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习作资源>>大作>>六年级
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3-11   点击:   来源:   作者:湟里小学管理员

 

  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7  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里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思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语文书吗?翻开印刷精美的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富有教益的课文,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典故,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读《半截蜡烛》了解二次世界大战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的故事……要想找到它们,你就得多读书,再去查阅资料,相信你能从语文书中找到不少故事。你可以写写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写你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还可以写写你在找故事时发生的故事…… 请各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语文书,准备谈自己最喜欢的故事。

  2、师生交流,整体了解学生喜欢的课文。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要求:写出语文书的一个故事

  (1)写一个语文书里的故事。

  (2)把故事写完整。

  (3)要有顺序地写。

  (4)要有合理的想象。

  (5)不允许抄袭。

  (6)也可以写一写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2、交流从课本中发现的隐藏的故事。教师将学生的交流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怎样才能把这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的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重点介绍一篇故事:《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4、谈这篇文章的改写方法。

  三、确定故事,撰写草稿。

  1、每个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故事。

  2、 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3、撰写草稿,老师指导。

  四、研究草稿。

  1、研究草稿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指导。

  2、学生修改。

  3、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7    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

  读完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

  优秀例文推荐1

  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

  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

  它,就藏在‘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中。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有一个叫韩娥的女子,十分善于歌唱。她的歌声优美动听,婉转迷人,有如梦境彼端的水波。一次韩娥经过齐国,发现身上的盘缠消耗已尽,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不得已之下,韩娥只好在齐国卖唱,以赚够盘缠。韩娥的那歌声在雪色的月影中游动,在清碧的深潭中飞行,像是萦回的梦呓与凄苦,飘进过路人的耳中;她发自肺腑的悲哀,感动了无数人。当韩娥离开齐国后,当地人还记得韩娥的歌,感觉那歌声似乎依旧如呢喃般,牵绕屋梁。

  我想,韩娥感动路人的,不仅仅是她的歌声,更是她驱散绝望之云的信心、希望,与适应力。

  记得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和母爱有关的作文,我有感而发,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脑,敲作文。为了节省时间,我并没有在纸上打原稿。硬是在电脑上修修改改,弄到十二点。耗尽了心血,终于得出一篇令我兴奋不已的佳作。可谁知,还未来得及保存,电脑竟出了故障,几个小时的劳作,就在那么一秒间,付之东流了。我起初还不太相信事实,打开每一个文件夹,寻找它的踪影。可随着时间的流失,我终于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发现事物没有回转的余地后,我气得直哭,上气不接下气。照我爸的话说:“那眼泪多的,都快淹着龙王庙了。”虽然最后,我还是凭着记忆又把那篇文章打了一遍。但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拿我和韩娥比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韩娥遇到的困难远比我大,她身上没了盘缠,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像乞丐一样流落街头;接受他人的冷眼,身边也没有一个亲友。想想看,韩娥一个人,游走在异国他乡,在这没有依靠的地方,在这一切都那样陌生的环境里,被冷风嗖嗖地吹着,孤苦无依。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都按部就班的走着自己的路:在大街小巷玩耍的孩子,携老扶幼出来逛街的一家口,谈笑风生的学子,欢喜而归的商人,到处歌舞不断,所有人都那么开心,喧闹不已。只有韩娥,成了这繁华之地的灰暗一隅,仿佛身边的人都穿着彩衣,欢快开心,只有她,柳眉紧锁。再想想看,当命运凄惨的韩娥,看到身边美美满满的小夫小妻走过,当冒失的孩童,手持风车,从韩娥身边跑过,三三两两孩子,相继在后面追赶时,可怜的她就如同看到自己在自己国家,与家人无忧相对时的情景,那时的韩娥,该是怎样得肝肠寸断啊!

  可是,她并没有对陌生的齐国产生恐惧,也没有一味沉浸在酸楚的命运中,难以自拔,而是奋起反抗,用自己的专长,改变命运,面对命运,去对抗那些不公。

  是的,韩娥的精神实在伟大,她就像是生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去学习她驱散绝望之云的希望,用信心,去面对生活,面对现实。

  优秀例文推荐2

  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叫《负荆请罪》,你知道吗在这个故事之前还有一个故事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听:

  战国时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蔺相如,他胆识超群,而且机智聪明。在赵惠王统治时期,有一个姓和的人把一块美玉(璧)献给了赵王,秦国的国王秦昭王听说此事后,也非常想得到那块璧,就派人向赵王请求,假装用十五座城去换那块璧。

  赵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个骗局,城是绝对不会给的。但要是不将璧给秦王,又怕秦国会借机侵入赵国。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骗局。

  蔺相如带着璧来到了秦国,恭敬地将璧献给秦王。秦昭王看后爱不释手,却只字不提割城给赵国的事。

  蔺相如马上灵机一动,说:“大王,其实这块璧有斑点,让我指给你看。”秦王很震惊,就把璧交给了他。蔺相如拿到璧后,就说:“我将璧给了您,可大王您却不提割城给我国。如果您坚持不割的话,那么我就把这璧打碎。”

  秦昭王担心玉毁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让人拿出地图割城给赵国。蔺相如明白那只不过是演一场戏,便又说:“这样的好玉给你们,你们秦国必须举行很大的庆祝活动,否则我们就不给。”

  秦昭王实在没办法只好照办。

  等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让人请蔺相如将璧献给他。蔺相如却说:“璧,我已经派人送回赵国了。一定要等你们将城池交给我国后,我才会派人送过来。我国一定遵守约定的。若是您以为我欺骗您而要杀我,那我自杀算了。”

  秦昭王看喜欢的璧都不在了,杀了他也没有用,于是放了他。后来,秦国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果真没有给秦国那块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用自己的智慧来战胜它,不退缩,不害怕。我以后再遇到困难时我一定会如蔺相如那样想办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战胜它。

  学生佳作欣赏1

  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

  湟里中心小学六(5)  臧金晟

  学了课文《轮椅上的霍金》后,我对霍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霍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巨人,一个挑战命运的勇士。

  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在他不幸得病后就只能坐在轮椅上。坐在轮椅上的霍金有一些生活趣事呢。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右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物理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可是他就是面对如此境况,还是露出了他招牌微笑。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说起来有点好笑,在他身体已经完全无法移动后,他仍然坚持用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自己也在大厅里不停地转动着轮椅,那个身影真是一大奇景。有一次,他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着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指头。

  正是这位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的,但却还是那么活泼好动的科学巨人写的《时间简史》、《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等书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意志的坚强和他的残疾的程度能成正比了。我要好好向他学习这种精神了。

  学生佳作欣赏2

  郑成功的故事

  湟里中心小学六(3) 吴沁仪

  也许我们不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寻找到宇宙的新奥秘,但是我们却能从那熟悉的课本中,那一篇篇的文章里,体验到发现的快乐。今天,我就了解到了郑成功的伟大功业。

  郑成功到台湾寻父,第一次与盘踞台湾的荷兰人首领揆一针锋相对。在此期间,郑成功与台湾人民结下深厚友谊。回到福建后,郑芝龙投机政治,在福建立唐王为帝,唐王赐郑成功为“国姓爷”,并认定郑成功是复兴大业的人选。

  此时清兵进入福建,郑成功与父亲数次在和战的问题上争执。郑芝龙最终决定投清。郑成功劝说无效,与父亲决裂。郑芝龙投清后被软禁,明唐王也因此出走后被清兵擒杀。郑成功通过重重困难获得了郑家军的领导权,继续抗清的斗争。清兵一边劝降郑成功,一边偷袭郑成功的老家,郑成功的母亲因此丧生,让郑成功悲痛欲绝。此时,台湾人民正处于荷兰人高压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郑成功暗中支持以旧部郭怀一为首的抗荷斗争,并承诺有朝一日一定要收复台湾。

  郑成功与清兵的战斗获得了胜利,显示出郑成功卓越的军事才能。郑成功并兴兵北伐,但在南京一役中却因为一念之慈而遭受重创。此时郭怀一在台湾的起义也失败。郑成功将目光投向台湾,打算将台湾作为自己发展的基地。他一面与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软硬兼施,又用计麻痹了荷兰海军总司令,恰好旧部——荷兰通事何斌向郑成功献上台湾水域图。郑成功秣马厉兵,积极准备东征台湾。

  公元1661年,郑成功说服了诸位将领,正式出兵攻打台湾,战胜了汹涌波涛后,他利用潮汐顺利通过了鹿耳门,并受到了以凯因为首的高山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郑成功不久利用攻心战让荷兰人献出赤嵌城,将荷兰人最后的巢穴——台湾城团团围住。在揆一的顽强抵抗下,郑成功陷入持久战,同时利用屯垦解决了粮荒的问题,并处死了与清兵勾结的黄炎及对高山族人民强取豪夺的郑芝魁,粉碎了清兵与荷兰人的两面夹攻,解决了内部矛盾,取得了台湾人民的信任。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下,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毅然拒绝了部下们打算在台湾另立乾坤的计划,宣布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迅速投入了对台湾的开发,使台湾日渐繁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