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习作资源>>大作>>六年级
写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3-11   点击:   来源:   作者:湟里小学管理员

 

  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3 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2、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3、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部分。

  4、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最近你看过什么书?或者读过什么文章?

  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2、师述: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再如我每天带上随身听,徒步上班,对《同桌的你》百听不厌,这同样是因为由此很自然地想起过去的校园生活,总之,我是把自己给摆进去了,也就是“读出了自己。”同样,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为之浮想联翩,会为之感慨万千……我们说这也是“读出了自己”。今天我们把这种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给它一个科学的名字——读后感。

  3、明确目标。

  读后感可以是阅读时即兴写在书旁的一句话,可以是及时写下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读后感可以是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认真反思后写下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读完一篇文章后掩卷而思,用几段话或一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板书:写读后感)  (完成目标1、2)读后感重在“感”。

  二、确定感点。

  1、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只有把文章读懂了,读通了,才有感受可言。

  2、、理解“感点”。感点就是读完了文章后最使你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叫“观点”或主题。

  三、畅谈感受。

  1、推荐文章学生阅读。(这可放在课前让学生进行)

  (1)、读一读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者读一读《海伦·凯勒传》。

  (2)、阅读一组表现母爱的文章。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可结合学习范文)

  (1)、先介绍关于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交流:①作品内容。②阅读后的感受。说感受时,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说,也可以介绍自己对精彩语言的理解。

  ⑴小组内交流。

  ⑵大组交流。

  3、阅读例文。

  ⑴学生自由阅读例文。

  ⑵交流阅读所得:文章是怎么开头的?中间主体部分写了些什么?是一个怎样的结尾?(完成目标3)

  (其实范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感受最深的内容;二是读后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谈个人阅读感受,如联系实际、进行对照、运用联想等方法谈感受。

  四、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

  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五、回忆自己读过的文章,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进行写作。

  优秀例文推荐1

  读《哈尔威船长》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哈尔威船长》,他把我深深地打动了。

  哈尔威是以为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诺曼底”号遇难时,他临危不乱、沉着镇定的指挥着。他深知只有井然语序,救援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于是发出了“那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的命令,他威严的声音使混乱的局面安定下来。60个人全部被救出去了。当人们再回首望向船长时,他已经带着深邃的目光徐徐沉如大海。哈尔威正是知道这点,才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人的安全的。

  其实,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哈尔威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和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么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自己的祖国、人们,这种场面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虽然不能做出像哈尔威船长那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我们要学习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劳动,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的事做起,从捡起一张小纸片事做起。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这样,在将来的某一天危机到来的时候,挺身而出,成就壮举。

  社会在飞速发展,时代在不断创新,只有与人们的精神劳动连在一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完整、美好的社会!

  优秀例文推荐2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他,绵竹市东汽中学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它不是别人,他就是在地震中救出四名学生的谭千秋老师。5月12日下午,当教学楼摇晃起来,谭老师立即让同学们逃跑,可在教学楼即将坍塌之际,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砸下来的天花板,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学生们。

  当人们从废墟中找到谭老师时,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谭老师声明中最后的姿势,而这个姿势也被永远定格在了人们脑中。

  千秋,一位平时默默无闻平时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老师,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血肉之躯建起了坚实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打造出生命之门的钥匙。我为他的勇敢,为他的举动,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而震撼,而流泪。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您死的重于泰山,死的轰轰烈烈,您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成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姿势,我们永远爱戴您!

  学生佳作欣赏1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湟里中心小学六(4)  方舟

  爱,可以给予人全新的生命;爱,可以给予人阳光般的温暖;爱,可以给予人无限幸福和快乐。

  这是讲述一个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木匠卖掉上衣,供小木偶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被骗多次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老木匠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这个故事虽然大多只是讲述小木偶遇到挫折的过程,但是有那个读者可以想到这个故事蕴含着浓厚的爱。小木偶没有课本,老木匠皮帕诺把自己的上衣换了一本书给小木偶,尽管自己受着寒冷,也要用最大的力量带给小木偶幸福,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小时候的我,最爱的就是妈妈,因为她时时刻刻都是守护、爱护着我,而爸爸却只是关心几句。随着我慢慢长大,也渐渐地谅解了爸爸。妈妈给的是温暖的爱,爸爸给的却是严厉的爱。

  即使爸爸的工作很辛苦,对我的学习他一点也不会疏忽。当我进步时,没有夸奖我,却只有一句“下次再考好一些,争取属于自己最好的成绩”;如果我退步了,就会下达一道像是古时皇帝的“谕旨”;“下次一定要做好点!”然后就是啰嗦几句,但在这时,在他的话中,很多的都不是批评,而是关心、鼓励……

  其实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不是直接地表现出来,而是从心中默默地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懂事、健康、快乐……为了儿女的幸福,尽管工作再辛苦,也不会抱怨一句话。

  珍惜你父亲对你的这份爱。在将来,要靠自己的成绩去回报自己的父亲,表达你对他感激之情,以及你浓厚的爱意。

  学生佳作欣赏2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湟里中心小学六(5)  谈笑

  暑假中,我读了不少的名着,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还属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它的作者是美国的一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这是海伦凯勒的自传,讲述了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时被猩红热夺走了听力和视力,又失去了语言能力,但她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谆谆教导下,体验了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她也学会了说话和读书写作,她虽然命运崎岖,但她并没有放弃,终考进了哈佛大学,又以优异的成绩哈佛毕业,此书还介绍了她大学毕业后的一些事,介绍了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干些什么。

  生命是脆弱的,生一次病就可以夺走人的视觉和听觉,语言能力。生命却又是坚强的,一个聋哑盲的人依然可以成为一个传奇作家。海伦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位可敬的老师,老师不但教会了她说话,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而且教会了她如何用爱去看这个世界。海伦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她用生命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着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生命是如此的珍贵,我们更要用尽自己的力量去谱写我们的生命。

  疾病可以打败一个人的肉体——让海伦永远无法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海伦永远无法听到世界上优美的旋律,但它永远无法摧毁一个人的灵魂——海伦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写出了着作,仍然是一个让人敬佩与歌颂的传奇,她的成功,除了她的精神,还有莎莉文小姐的爱,爱让海伦的灵魂自由,莎莉文小姐让海伦的人生发生了改变,他对海伦的爱,既平凡又伟大。

  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她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她的坚强,这份坚强使她奇迹般的走过了一生。

  海伦,你的精神可同日月争辉,你的灵魂定当永存乾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