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新闻
我校数学组举行系列研讨活动(二)——王红霞、薛仁良老师分别上了研讨课
发布时间:2015-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薛仁良

      2015年3月27日(周五)上午,按数学教研组计划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系列研讨活动,全校数学老师集中在学校四楼多媒体教室参加了本次活动,原常州市教科所汪履平主任应邀也全程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王红霞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求两数的相差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和薛仁良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的《解比例》。

王老师的这节课既是学习,又是游戏。从新课开始的比身高,比重量两则饶有趣味的活动,到新课部分,老师设计了抓、比、摆、算等活动,让一年级孩子的学习节奏得到调节,而这轻松的过程中,学生又体验了以往“比多比少”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最后的巩固练习,用活、用足教材中的习题。虽然各题都是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但教师细腻而又富有变化的设计处理,避免了各题简单的机械重复,同中有异,由易到难,梯度发展。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既巩固深化了知识,又通过鲜活数据的统计与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薛老师的这节课重点突出,环节紧凑,练习有层次,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薛老师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知识生长点,进行了有效复习,及时预热。新授课时,薛老师又大胆放手,给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新知的机会。另外,练习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练习中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又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薛老师的这节课的最大的亮点就是营造了让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学习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中。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使一堂原本枯燥的解比例计算如此精彩。
在三楼会议室研讨时,大家争相发言,感触颇深。有一致肯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也有提出商榷的环节。最后汪主任做了深刻而朴实的点评。首先肯定这两节课都上得非常成功,是两节优秀的数学课。汪主任对薛老师的课如是说,1、新模式;2、习为主;3、民主范。对王老师的课也提出了很高的评价。汪主任还强调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十点:1、把语言训练作为常态;2、始终紧扣本堂课的核心价值;3、运用对比教学;4、始终激励学生;5、追问;6、把操作活动转化为数学思维;7、尽量让学生学后立即习,把学习融为一体;8、浅而活的练习;9、有创意空间的活动;10、从顺向、逆向来思考。(撰文:王佳波 摄影:杨亚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