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六年级数学组开展研讨活动
——何志良老师执教《确定位置》
4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集中在六(5)班参加六年级数学组的研讨活动。这次公开教学活动由何志良老师上了六年级数学课《确定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教学中,何志良老师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与尝试,值得大家借鉴。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知识源于实践的启迪,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职欲望与探究热情。何老师在这节课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海上救援”情景。这样的设计很好地通过所引发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何老师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各种有趣的活动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和探求未知的欲望,老师在课堂中步步为营为学生设定了各个“圈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何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征,灵活选择学法和教法,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节课摒弃了教材呈现的素材,从导入到练习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科学的设计练习。“精”:精心设计各种练习,形式多样,因材施“练”。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灵活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时何老师还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寻找钥匙是基础练习。学生对解决这类生活中的问题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两道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看,精心、科学地设计练习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确定“敌舰的精准位置”确定位置中的一个要素(方向角度和距离),如何确定位置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延伸,也是这道练习题的难点。但当提供给学生信息后也就做到了“让学生垫起脚尖来摘到了苹果”,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设计的拓展练习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理解相对位置的异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实”。本节课的每一个教学重点都落到实处,一个一个精心设计的小活动,让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各种形式对“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进行深层次的辨析,对课堂上学生每一次回答都予以及时到位的评价。(摄影:薛仁良 撰文:蒋钘 薛仁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