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殷殷的等待,这是切切的期盼。张春方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课例研讨,终于如期在湟里中心小学举行了。为此,工作室特意安排来自东安实验学校的工作室成员裴红霞老师作开路先锋,以期来个开门红。
而裴老师也不负众望。这次,裴老师执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中,裴老师没有采用常规教法,而是让学生读文提问,以思带学,溯源探求作者茹志鹃的写作思路。裴老师从“为什么到第三小节才出现‘樟树’二字”这个文本的原生性价值问题入手,引着学生一步步去品味文字,从樟树的外在特点学到樟树的内在品质,再由樟树谈到国母宋庆龄,由树及人,一步一步,按图索骥,从而完成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纵观整堂课,裴老师解读文本深刻到位,注重文本价值,顺应学生学习能力,用心雕琢课堂细节,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最浅近的方式”把学生“推到了最远的终点”。
课后,裴老师按照工作室今年的研讨布置,又作了一个名为《细节:发挥课堂教学过程性价值的密钥》的专题讲座。裴老师结合刚刚执教的这堂研究课,又辅以过去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从“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作为一种过程,细节是应该珍视的;作为一种资源,细节是可以开掘的”这样三个方面,谈了在语文教学中关注细节的策略。最后,裴老师呼吁:守望细节,让教学更美。
作为一名长期醉心于语文教学的语文老师,裴老师的课与讲座无疑是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自然也让人受益匪浅。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张春方校长作了总结。他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这学期接下来的几次集中研讨活动,都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要紧紧抓住语文本体性的东西不放松,在过程中去追求、实现语文的价值。
(张春方名师工作室 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