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本研修>>推荐阅读
走向思想的精神高地
发布时间:2015-1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晓秋

                      走向思想的精神高地

作为人类全部实践的动机与目的,对个人言,信仰构成个人行为的支柱;对民族言,信仰构成凝聚民心的精神;对国家言,信仰构成国家意志的核心。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如同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国家不会自主强大。作为调节我们精神领域最重要的两个信仰,政治信仰和文化信仰就是我们坚守的精神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高度重视精神大厦的建设,把共产主义视作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这是上树信仰。 20131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总书记突出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人怎样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呢?这是一个重大紧迫的课题。我感觉有几点要学习和把握:

1.党的信仰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2.为什么要坚定信仰?党章总纲写的很清晰:“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社会主义运动500年,虽然遭受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公布一系列社会保险法,甚至对就业者规定最低工资和每周最多工作时间,显然是学习社会主义一些做法。虽有回光返照,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并没有改变。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明证。所以有一位俄罗斯学者说,当今人类必须选择:或者是全人类毁灭,或者是共产主义。

3.保持理论上的清醒。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4.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她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每一个党员都要牢记入党时的誓言,牢记党法严于国法,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维护好党员的先锋队性质。

5.把信仰化为行动。革命时期,敢于牺牲。建设时期,敢于吃苦。改革时期,敢于担当。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立坐标,就是规范权力运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八条新规、开展反四风,强调依宪执政,依法行政,这些既是规范权力运行,也在确立价值坐标,引导价值取向,这属于中立坐标。下划红线,就是持续打击腐败。以“打虎拍蝇”为标志的反腐行动,让掌握公权力者有所敬畏,这属于下划红线。兜底保障,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宗教信仰也好,文化信仰、政治信仰也罢,都是通过自律自省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激发自己,没有法治的保障和制度的约束,都硬不起来。

在现阶段,我们的文化信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最适合中国社会最符合中国人民价值追求的凝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3个层面24个字: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个人层面的价值实践,是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前提。当我们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市场经济对精神世界的巨大冲击之时,别忘了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此言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始自人心。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双管齐下,深化改革与厉行法治两翼齐飞,不仅在现实中讲述了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更在精神上催动了又一次崭新的觉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