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工作室>>研究动态
工作室总结(陈惠芬)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惠芬

 

低年级课外阅读总结
近两年,由于担任一、二年级语文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特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中又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这一要求表明在小学低年级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极其重要的。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阶段的课外阅读要求又是极容易忽视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特制定以下课外阅读计划:
   二、措施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真正受益。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树立良好榜样激趣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学生们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在无形中就让孩子们了解到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就此产生。常给学生讲讲学校里以及班级上勤读课外书的同学的例子,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读背优秀诗文激趣
    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全班学生背诵1—2首古诗和《三字经》。学生在学习和背诵古诗、《三字经》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增长了不少知识,扩大了识字范围,还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培养了对优美语言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即培养了语感。这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有趣活动激趣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天真好动,爱讲故事,爱受表扬、爱戴“高帽子”,爱登台表演。结合他们的这些年龄特征,可以经常进行类似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诗文朗诵会等丰富的语文活动。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一方面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多管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给孩子一般的阅读途径、方法,搭建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同时还提高了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实行读书报告制度激趣。
    让每位学生每月向本班同学口头报告一次当月自己所读过的课外书和读书收获及读书感想,同学参与评议,并帮助其克服阅读中的不足。尽量安排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老师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生密切合作,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1)、设立班级图书角,开辟阅读天地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对现今时代来说,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每学期开学初,由老师严格把关,督促学生每人捐出适一两本适合阅读的、有较高质量的新书,成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开辟课外阅读天地,并做到每四周时间,更换一次书图书角里的书籍。对捐书数量多、质量好的同学按班里的评价标准给予表扬、加分。要求每位学生在本学期读完图书角里的书。设立了图书角,同学们们读书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2)、借阅学校图书,充实班级图书角。
    教师可以和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联系,以班级为单位向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同时也将弥补图书馆借阅的不便。
  (3)、建立阅读制度,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早读前15分钟,为古诗文诵读时间。中午到校后至上课前这一段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为自由阅读时间。每周星期五下午课外活动及自习课为大阅读课。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现在学生的作业量比较大,还要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把孩子的时间释放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
   (4)、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倡导亲子阅读
    充分利用“校讯通”这一有利条件,向家长们发送短信,或通过家长会,讲清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事例的讲解,使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引起高度的重视,能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督促孩子坚持做到在家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40分钟,并倡导亲子阅读,即家长在闲暇时间里,尽量少看电视剧、少串门喝酒、少上网聊天,多和孩子一起读读书,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家长可以有表情地读给孩子听,同时彼此交流一下读书后的切身感受,给孩子以愉悦感和幸福感。
  (5)、定期评比班级读书明星。
    及时地鼓励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及时地指导,更要及时地鼓励。我要每天抽查各小组的阅读记录,每月评选出读书小明星,数额不限,只要做得好,有进步的都有参评资格。在每月进行的读书汇报活动交流中,引导学生从读书的内容、读书的趣事、读书的感受等方面来谈,激起其他学生的共鸣,这样形成了喜读乐读的班级舆论,这对于我们顺利开展课外阅读是十分关键的。
    3、加强阅读训练,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读得更有效。我想:阅读方法的指导应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阅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精读、略读、浏览等,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所谓精读,那就是字斟句酌,反复体味;所谓略读,就是简单粗略,知其大概,了解基本内容;而浏览则是采取一目十行的方式,大致地粗看,只在于整体印象。这些方法在阅读过程中也不是完全独立分开使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教给学生如下两种读书的方法:(1)、圈圈画画,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符号划出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等。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2)、读读想想, 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