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工作室>>研究动态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薛艳

主要内容:

 

和名师一起读语文新课标本书分三部分内容,包括:新版课标概述、小学篇、初中篇。阅读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大。在这本书中特别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写字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而是进一步感悟汉字文化,感悟汉字之美的过程。因此,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学会欣赏汉字的笔画、结构、布局、意韵的优美,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阅读的兴趣来自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整体感知。他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的启示就是要沿着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思维发展的规律、感知课文的规律、学习语言的规律来进行阅读,特别要讲究整体感知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的阅读渐入佳境。阅读的兴趣来自于“得法课内,得益课外”的双向滋养。随着阅读文本类型、阅读文本语言形式、阅读文本结构安排的发展,阅读逐渐成为一个极富挑战意义解码过程。此时,若没有较为完备的阅读方法的支撑,学生的阅读热情将会逐渐消减,直至消失。这就看到我们老师引导的重要性,坚持每周让孩子阅读,会受益终身。

 

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应该是发表自己与诉诸他人的统一。”学生完成习作后可以与同班同学交流欣赏,还可以请老师和父母阅读,他们可以从评判者转化为读者和朋友,平等的阅读、民主的讨论。如果可以的话,学生们还可以串班进行交流和评点。当一篇习作得到越多人的关注与指点,那么作者的自我习文便有了价值的引导,自作热情随之也会被点燃。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在沟通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懂得写作文的意义,增强作文的社会责任感。”阅读的兴趣从哪里来?这是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原点问题。一切必须由此出发,而一切的教学实践又最最终归于此。阅读的兴趣来自于“思接千载、神驰万里”的思想漫游。阅读是和文本进行对话,其实质是超越时空、积极活跃、自由无拘的心理活动。只有摈弃阅读的功利性目标,还原其启迪心智、发展精神的本质性价值,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最朴素、最持久的兴趣。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对语文课标的阐述非常清楚,书中也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供我们学习和参考,值得我们语文教师阅读此书。希望大家都能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