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怀念旧版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网站
>>
工作室
>>
研究动态
九月份理论学习(刘雅玉)
发布时间:2016-0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雅玉
语文工作室理论学习
姓名
刘雅玉
日期
2015、9
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的心理历程是:循文、明象、体情、悟道,即感知语言文字,再现事物表象,进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写作意图和方法。遵循这一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把一课书的教学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环节操作,以此理顺课堂教学的条理,达成学生“学路”与教师的“教路”的和谐并进。
环节一:初探性阅读,整体感知
“书不读熟不开讲”强调的是学生必须要有一个自己与文本对话,熟悉文本内容的过程,使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感知和把握。老师不应逾越这一学情,急于部分精读教学的展开,那样往往事与愿违。
本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往往在课后练习题中也放在首要位置出现。尤其是在低、中年级的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把读中识字,识读并进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正确地识字学词,结合语言环境初步会意词句的意思,在读的实践中形成自然、流畅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读通)的能力。
2.读懂课文的具体内容,达成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读书讲究“披文入境”。这里要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读懂课文的具体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能够口诵心惟,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着眼表达悟文理。以欣赏和评价表达效果为中心,在理解内容,体会情理的同时,心得体会:着眼于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揣摩表达的先后顺序、主次详略、修辞手法、用词精准等,从而鼓励学生发表评论,提出质疑,发展以评论、欣赏、质疑、批判等为关键词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附件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