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工作室>>研究动态
10月理论学习1
发布时间:2016-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袁琴

 

10月理论学习1
内容提要:《薛瑞萍母语课堂:吟诵课》由薛瑞萍著。连续性是第一重要的教育原则。无论教师具体做法有怎样的不足,“六年一贯”带来的责任感、安全感、师生一体感——已经赋予《点灯人丛书·薛瑞萍母语课堂:诵读课》所有“横切一面”或“惊鸿一瞥”式教学记录无法比拟的真实力、生命力。生命应当完整。健康和未遭异化的生命天然追求意志、情感、思维——有次第、均衡全面的发展。宁有遗珠之恨,不取蝜蜥之殇。教师要自觉限制自己的权利。儿童阅读也要警惕贪多求深,尤其要警惕对于显性的、数据化的阅读成果的追求,因为最珍贵的东西恰是无法量化的。阅读是吸入,而写作只是呼出方式的一种。一部分孩子会把阅读呼出为文字,一部分孩子则呼出成为气质、气概、性格、智慧、勇气、能力。“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未必都转化为“显性”的文章。男生尤其如此。
心得体会:薛老师的课堂自录中,教材教学类仅占三分之一,更多内容来自课外美文、经典绘本,且相互交融,不便分离。前者,重在师生间的“实名制”对话,讨论的精彩度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攀升,课堂生成也常常多于教师之预设;后者,则几乎清一色为她钟爱的“白色朗读”,选材相当自由开放,解读也相当洒脱无束。
两种来源的文本,薛老师虽在文字记录上明显地厚外薄内,但并不认为自己因此轻视了教材内容的学习,在她看来:朗读的开放、自由,是对教材教学步步为营、稳固坚实的补偿;反过来,也只有在步步为营、稳固坚实的基础之上,教师才敢那样地带着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的田地里自由驰骋。
对于备课时基本没感觉的文本,薛老师主张只“读顺、识字、做题——‘完成教学任务’,如此而已”,还以独特的换角度思考来为这种教材现状作幽默的合理化:“幸好不是所有课文都让教师有感觉,否则,教师心力会因过分过量投入而衰竭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