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6-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红娟 |
主要内容:
薛老师的课堂自录中,教材教学类仅占三分之一,更多内容来自课外美文、经典绘本,且相互交融,不便分离。前者,重在师生间的“实名制”对话,讨论的精彩度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攀升,课堂生成也常常多于教师之预设;后者,则几乎清一色为她钟爱的“白色朗读”,选材相当自由开放,解读也相当洒脱无束。她过去二十年中逐步形成的一些教学理念,如高度重视朗读、分段落重层次。她在各种场合发表的一些观点,在此实录中也有所体现,过去就显得有些扎眼,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更有几分离经叛道、我行我素之味。“教师有权利也有责任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废止命题作文,代之以每周一次的“随便写”等,均是从那一届就开始,一直延展至今。
心得体会:
母语教育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深刻认识母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尽可能的让所有适用的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应增强的一种资源意识。而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一个“度”。文内资源即教科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应以教科书为主,要用好教科书。但又不能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来教,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变得单薄、狭窄、封闭,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和沸腾的生活。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过多地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就会充斥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面上是活了,真正需要落实的语文训练没有得到落实,各项目标难以达成。正确的做法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
|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
|
栏目列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