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工作室>>研究动态
9月低年级语文工作室理论学习2
发布时间:2016-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红娟
主要内容: 学生边读边想,应该指导他们想些什么呢?这就是“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低、中年级阅读教学应加强这样的读懂过程的指导、训练,重视过程与方法这一理念的落实。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要首先指导学生“触事物”,边读边想,圈画批注,借助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事件、现象,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初步把文字形式与具体事物(即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这一点在低年级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展开教学;而后引导学生“入画面”,从全文出发,以表述课文的整体画面为中心,弄清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进而使自己对课文形成更清晰的表象联系,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初读的印象和感受。 心得体会: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的方式有:(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在这方面,可借鉴聊城市茌平县杜朗口学校的成功经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