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6-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红娟 |
主要内容:
薛老师的课堂自录中,教材教学类仅占三分之一,更多内容来自课外美文、经典绘本,且相互交融,不便分离。前者,重在师生间的“实名制”对话,讨论的精彩度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攀升,课堂生成也常常多于教师之预设;后者,则几乎清一色为她钟爱的“白色朗读”,选材相当自由开放,解读也相当洒脱无束。两种来源的文本,薛老师虽在文字记录上明显地厚外薄内,但并不认为自己因此轻视了教材内容的学习,在她看来:朗读的开放、自由,是对教材教学步步为营、稳固坚实的补偿;反过来,也只有在步步为营、稳固坚实的基础之上,教师才敢那样地带着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的田地里自由驰骋。
心得体会:
白色朗读”是我第一次在这本书上看到,“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从第二遍开始。因为读者只有摆脱对情节的牵挂才能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多么精辟的一句话,掩卷沉思,成人的朗读不也如此吗?我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吧!“朗读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朗读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和朗读,朗读能够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能够让世界由心而境一点点变得清明,什么意义都不去计较和思考的纯粹的白色朗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 ”这段话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是如此纯净的“白色朗读”我还差之甚远,我总是试图让孩子学会概括主要内容,似乎非要孩子说个所以才肯罢休,是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时没有必要去分析故事的内容,让分析淡去,让孩子在纯净的朗读中会意、融合和感染,让他们的思维、感悟和交流在无声地进行。而这或许正是“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吧!
|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
|
栏目列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