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工作室>>研究动态
三月份理论学习(赵文娟)
发布时间:2016-05-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文娟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直接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给学生创造实践、体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探究、享受活动过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动实践 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其作为一门新课程,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开设,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基于此,笔者在平时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如下一些想法。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准确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既独立又兼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再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向学生讲授单一的应试知识,而要求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所传授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科知识,也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去思考的问题,也是要给自已准确定位的问题。虽然新课标对教师的定位是多样的,但最终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参与其中。如,给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去实践、去探究。教师在课题活动中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如,通过“垃圾问题小思考”、“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等活动,让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环境有进一步或更深的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知识综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各学科知识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拓展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要具备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经验,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校资源,引导学生提出课题,合理制定活动方案;要求教师既要有对活动的内容、过程精心设计,又要组织协调好学生的活动过程,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协调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资源状况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给低年级学生选一些趣味性强、知识性浅显的话题进行活动,如“小秋收”、“制作琥珀”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操作的,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思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选一些难度较高有一定探究性、思考和创造性能力的活动,如“配制盆花营养土”、“汽车与社会进步”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从中有所思考、感悟或超越。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活动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不能只依赖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选取与学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尽量把综合实践课上成学生的生活课、实践课。这就要求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严谨的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通过活动达到多种学习活动的统一。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的相互结合,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活动课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课题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校园环境的调查”、“人类的灾难——洪水、海啸、地震”等。通过活动学生很容易从中感悟环境与环保的重要性,更能体会到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交流、探究与合作。通过活动积累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合理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理念上已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范围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已不仅仅局限于室内、课堂,已向课外多领域、地域延伸。因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以教材为纲、取材广泛的开放性课程。
四、注重过程,注重实践
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导致调查访问的目的无法实现,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浅尝辄止。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不用说使学生能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与发展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就是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视野不开阔,思维受局限,对生活的理解不深入;二是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但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应该引导学生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深度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把各种实践活动的目标细化、分解,并进行合理分工;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来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深度实践还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需要反复实践的要多次实践,需要更换实践方式的就要及时更换。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它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