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工作室>>研究动态
十一月理论学习笔记(二)(王东)
发布时间:2016-10-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东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多是千古流传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从引导学生诵读入手,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提倡联系扩充法。就是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和同它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它古诗联系起来诵读,以获得较完整的诗词形象。
心得体会: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诗“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中的柳是心事重重的形象;罗隐诗“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中的柳是送别的形象。将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的极大爱好。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