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这是由过去的“听课、说话”转变而来的。课型的改变,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际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我国发展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变化形式的研究发现:刚进入学校的低年级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成为学习兴趣左右。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的口语交际的目标是: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课应在教学整个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
课堂导入。一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必须以导入为前提,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如:我在上《爱吃的水果》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丰收的果园,并配以儿童歌曲《小袋鼠》:“小呀小袋鼠,摘呀摘果子,果子放进大袋子,装呀装呀,装满了,挺着个大肚子……”孩子们边唱边跳,找到自己爱吃的水果,兴致勃勃地打开话题……又如在教学《传话游戏》时,可设计这样的情境“今天,你们的教学老师有事,让我代为布置今天的教学家庭作业。我现在只告诉每一竖排的第一位同学,请你们一个一个往后传。最后一排的同学再上来告诉我。大家都要注意听,不然听错作业可不行。”
听说互动。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其方式一般有三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生互动。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爱吃的水果》一课,我安排了三个环节:1、让老师告诉你们我爱吃什么水果吧!2、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爱吃什么水果吗?3、你想把爱吃的水果分给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吗?请你们带上水果向他们介绍,再一起分享吧!这样使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再如《买文具》一课,教师先用实物投影,出示10种文具及其价格,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师当买东西的小朋友,一个学生当售货员,最后由学生
同桌买卖几个学生到小组买卖。
联系生活。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才能提高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最后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把学生从课堂带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打电话》一课,可设置这样几个情节:1、今天我生病了,要向张老师请假……2、放学时,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3、下午合唱队集中练习,我不知道今天的教学作业是什么……《应该帮助他们》一课,让学生即兴表演以下情景:1、一个盲人过马路,你看到了。2、下雨了,老奶奶吃力地撑着伞在你前面走。3、在上楼时,你看见跛脚的王叔叔。这时你该怎么做?
二、平等相处,参与评价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
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课堂交流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教师对学生口语发展水平大多根据课堂交流。但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的学生太少了,有的怕说不好,有的缺乏交流,不爱说。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学生听觉接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交流障碍,对社会交往采取回避,不介入的态度。此时,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树立平等意识。很多学者都认为,环境因素不是学习障碍的一个直接引发因素,却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即使是平时口语流畅的学生,也难说在课堂上浑身不自在,更不用说口语能力校差的学生,再加上老师的偏见,对儿童经常批评,不加鼓励等将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潜能的发挥。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怀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自己尚不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教师必须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交往的习惯。在教二年级语文时,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平时活泼可爱,可是一到上课回答问题就结巴,一句话说得满头大汗,而批作业时总是垂手低头站在我身边,我仔细想了想,找到了原因:他写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屡教不改,常被我批评,罚重做。因此对学习没有信心,担心我会批评他。发现问题后,我很渐愧,此后,我常在下课时间找他和几个学生一起聊天,时常摸摸他的头,指指他的肩。在批改作业时,努力找出他的优点,加以鼓励,现在他敢站在讲台前流利地说“当我遇到受伤的动物时,我会……”看到他的变化,我很欣慰。
培养评价习惯。口语交际应重视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初入学儿童还没有形成班集体,同学之间彼此很少关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开始把自己看成集体中的一员,互相关心,互相交往,互相帮助,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行为品质。教师应让学生参与评价,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增强自信心,敢想敢说,虚心听取意见,取长补短,在《买文具》一课中,我在大家听了3个“售货员”的
话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会向谁买文具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会向李潇买文具,因为她说话很热情、有礼貌。”“我会向幸欢买,因为她介绍地很认真。”“我觉得冰冰说话太小声了,根本听不清,我不会向她买”,这样听学生在认真倾听,通过积极评价反映主观意识。
三、渗透各科,关注生活
加大训练机会。课堂教学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学生口语交际应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美术课:说说你所画物体的形状、颜色。音乐课:说说听完歌曲的感受。自然课交流自然实验的步骤及结果。数学课:讨论一道应用题的解法。思品课:当你遇到……你该怎么办。这样加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机会,在原有程度上提高同学们的交际能力。
回到生活中去。口语交际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班上的一位学生,要随母亲出国。这时我就组织学生开欢送会,大家说出心里最想说的话。在学了《打电话》一课后,让每个同学和妈妈打电话。学习《买文具》后,让学生自己到商店买一本练习簿。学习《请到我家来做客》后,邀请同学周末到家里做客。这样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是我在口语交际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