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专题网站>>工作室>>研究动态
《清平乐村居》(刘雅玉)
发布时间:2017-0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雅玉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刘雅玉
一、教学目标:
(一)人文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景,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
(二)语文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相媚好”、“翁媪”、“无赖”、“卧剥”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能在正确理解这首词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同学们,自古以来,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板书:清平乐 村居。“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5、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
4、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5、(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6、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媪、剥。读词的时候要做到“字正腔圆”,
一起字正腔圆地把这首词读一遍。
7、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出示:)同学们看,这首词分成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部分就叫上阙,下面的部分就叫下阙。上下阙之间要注意停顿。我们再来读一遍。
二、理解词句
1、刚才大家读得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你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
A、“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
B、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对,是“白发翁媪”。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
C、老夫妇俩坐在茅屋前,说着软软的吴音“相媚好”。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
看图说说
“媚”是讨人喜欢的意思,老夫妇俩亲热地依偎在一起,彼此亲密地交谈,就叫“相媚好”。
D、“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对,这里的无赖指的是天真、活泼、可爱的意思。从这个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2、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品味意境
1、一首好词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地品味,细细地回味。静下心来,让我们走进词的字里行间,读一读,想一想,再品一品,这首词中哪些字、哪句话、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从中品出了味道?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3、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
4、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一句。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5、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6、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7、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
8、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他们都是一家人(出示图片)。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 预设一: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
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
 3看着他的晃动的小脚丫,看着他剥莲蓬的模样,你们觉得小儿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天真活泼、调皮可爱)。是啊,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可见,此小儿真是——无赖。
4无赖,本来是指游手好闲,骗吃骗喝,到处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人,在这首词里相当于:(活泼好动、淘气顽皮、不受任何拘束,高兴怎样就怎么样。)
5说得好,所以,我们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联系实际情况,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是啊,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儿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 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知道帮爸爸、妈妈干农活了。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2、大儿子是怎么锄草的呢?他会想些什么呢?你想到了哪句古诗?
3、能干懂事的二儿子也不闲着,他正在编织鸡笼呢,(你瞧:……
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2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为什么你们觉得老两口很美呢?(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
3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啊,来,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
4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在问?(谁家)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这个“谁家”,读出问的语气。
5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啊。一起读这句词。
6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你真能干,为我生了三个儿子老伴啊,你真漂亮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这么美。)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老头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老头子,你真能干,三个儿子全靠你来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个人。)
(屏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说说。
 7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就是——几十年了,现在咱们老了,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那,高兴那。)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
四、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
  2、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这对老夫妇感到快乐和满足,还陶醉了呢?
(1)动画:想想说说
生:喝了点儿酒(仅仅是因为喝了酒而醉吗?)
生:老夫妇恩爱和睦,相敬如宾。
生:农村虽苦,但生活在山清水秀之中安宁、闲适,自有一番乐趣。(为生活而醉)
生:孩子们勤劳能干、可爱活泼,使老两口的晚年生活感到幸福快乐;(为孩子们而醉)
生:农村景色是如此美好,心情舒畅(为生活环境而醉)
(2)(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读——
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读——
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读——
3)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作者。
(4)是啊,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为这美丽的乡村景色而醉,为这农村一家的天伦之乐而醉……
(5)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
第五板块:拓展阅读
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
2、课件出示《破阵子》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霹雳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国家!
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
动画:想想说说
(为自己不能报效祖国,为自己不能上战场厮杀而醉)
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的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

六、作业:1、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2、自主收集一些古诗词,自读自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