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实施
继续利用好“湟里中心小学校本培训”专题管理网站,分“组织管理”“教师个人”“推荐阅读”“培训实施”“培训成效”五个栏目,进行过程性管理。各栏目中的内容具体对应到校领导及行政个人。
校本培训分三个层次:一是校级层面的研修课程,包括师德素养、名师工作室、立项课题三项培训。二是专项研究课程,包括学科素养培训、课程建设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组建设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六个项目。三是教师个人自主研修,制订个人年度发展计划,按计划开展研修,每年度进行总结考核。
(一)校级研修课程
1、走进阅读,走向思想的精神高地——师德素养培训(负责人:李建平)
具体形式:每周推荐一篇阅读文章,在“推荐阅读”栏目分享。全体教师参与推荐,在周工作布置上排好推荐顺序。
2、湟里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陈明珠)
具体形式:校级工作室领衔人采用自主申报、学校选定的方式。工作室成员由工作室领衔人选定。开设湟小名师工作室网站,分“工作室概况”“成员风采”“实践探索”“研究动态”“研究成果”“评估考核”六个栏目进行动态管理。
3、湟里中心小学课题研究(负责人:陈明珠)
具体形式:全校教师100%参与立项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按立项单位的具体要求,各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网站,进行管理考核。
(二)专项研究课程
1、学科素养培训——分语文学科素养、数学学科素养、英语学科素养、艺体学科素养四个类别,由教导处分管领导负责。学校聘请专家进行定期指导。
2、课程建设培训——围绕“竟成文化”内涵解读,开展课程建设培训,由张春方负责。
3、班主任培训——围绕“竟成德育”,进行班主任专业培训,由陈文瑶负责。
4、教研组建设培训——由学校设立的教研组长负责,开展备课组的培训。主要依托备课教研网开展培训。语文由蒋锡凤负责,数学由何志良负责,英语由范勤霞负责,艺体由陆永新负责。
5、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根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特色,开展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培训,由陈志强负责技术方面,由陈明珠负责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
6、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行政的管理水平及执行力,做好各条线分管工作,由校长室负责。
二、实施途径
1、常态化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常态化,由网上备课和集体研讨两部分组成。网上备课是基于集体备课网,每人负责将自己主备的课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过程安排、课后练习设计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组内其他老师进行跟贴。发贴与跟贴情况,每周由课题组专人进行统计,并及时公布统计情况。集体研讨是每周定期举行的,语文是每周四的下午集体备课,数学是周五上午,英语和其他综合学科是周一下午。集体备课时,由校长和副校长检查备课情况,并作好检查记录,每周一的教师例会,都要对集体备课情况进行通报。网上备课和集体研讨的情况,就是教师参与常规研究活动的考核依据,是期末教师考核的时候,奖金发放的一项评定标准。
2、专题式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专题化”,即让教师从自己实践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大家共同探索研究的对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提炼出成功经验参与教研活动。
同时,本着“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的宗旨,开展学校层面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安排好本学期“师徒结对”的内容,选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做相关理论讲座、交流平时的心得体会。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切实让青年教师从中受益。
3、反思式的叙事研究。
“反思式的叙事研究”,让教师“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到的说出来,把说好的写出来”。学校的博客平台和集体备课网都是反思的平台。
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或课改积极分子外出学习、培训,认真参加区级的各类培训活动,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反思心得,在学校网站上发表,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从而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提升式的业务竞赛。
通过各类业务竞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择优提供其他平台,给优秀教师展示自身的舞台。借助各种机遇,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优秀的、有进步的老师脱颖而出,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
5、引领式的业务指导。
“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专家引领,拓宽教师视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准。聘请有关专家定期、不定期地指导,面对面地培训,迅速提高教师素养。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同时,结合我校是现代教育技术协作片——湟里片的负责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推动片内交流。
6、研究式的培训活动。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提高校本培训力度。认真做好“十二五”课题的推进工作,积极组织教师立足学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目前申报的各级各类课题比较多,有部分课题组长是刚刚接触课题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培训。继续推行“以课题促教研”的宗旨,鼓励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问题研究中建立教育科研意识;继续培养和树立教育科研骨干,形成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考核办法
1、学校保证校本培训的学时,每周每学科保证有两节课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2、学校建立点名制度,加强培训开始、培训结束及随时点名,促使校本培训不流于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参训教师应做好培训记录,及时上传到校园网。
3、检查、登记制度。每位教师每两周一个案例;每月一节研究课;每月提一个有关教育教学问题。对以上工作及时检查,记录学时学分,通过校园网及时公布。集体备课情况每周一公布。
4、认真考核,奖惩兑现。学校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考核中,对继续教育工作任务的履行,与教师评职、评先、评优、评骨干挂勾,对未完成此项工作学时学分的实行一票否决。
5、保证经费投入落实,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购置有关的图书资料、设备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