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师生园地>>学生园地>>学生作品
家长的教育故事(走进心灵,等待花开)五1班
发布时间:2017-04-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1

  走进心灵,等待花开

五1班黄若宸家长
  每个孩子,不论男女都是家中的掌中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尽如人意,并非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让我们满意的,成长的过程会犯错,他们犯错时,需要我们有爱心耐心。
“承担自己惹的祸”
儿子宸宸4岁时,有一回,朋友出差,把她4岁的儿子林晨托我照顾。我让孩子们到卫生间洗手,过一会,听到卫生间传来了哭声,林晨跑来告状,说宸宸往他身上浇水。我把孩子们带回房间,问明了情况之后,我先让林晨脱下湿漉漉的衣服,又让儿子脱下自己的衬衫。我拿起林晨的湿衣服给自己儿子穿上,让林晨穿自己儿子的衣服,然后叫他们坐到地毯上,听我讲故事。讲完故事之后,我问儿子,穿着湿衣服冷不冷,舒服不舒服。儿子一个劲地摇头。我他说,你想一想,林晨穿着这样的衣服会是什么感觉呢?儿子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事后儿子主动林晨道歉,并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和林晨玩。
“装无知的妈妈”
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一直装作不懂字,让他每天用学到的字和故事回来教我,从中检查他的进步情况。发现他记错、错的时候,也不会批评他,照样装不懂,假装拨电话问老师,然后说老师纠正了,告诉儿子正确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儿子对学习有了很浓的兴趣,对学校和书本有了感情,每天兴致勃勃地带着知识回来妈妈,学习效果很佳。
“墨水与电脑”
一次,家中还有蓝黑墨水,儿子非要买一瓶纯蓝墨水,为此孩子和妈妈发生了一次争执。儿子认为他从不乱花钱,而且还拿回过奖学金,他想买一瓶墨水妈妈都不依,认为家长太小气。儿子很不高兴,心急之下和他妈妈顶了嘴,他妈妈伤心地流了泪。其后,我和儿子讲道理,给他讲此前他特别想拥有一部电脑,家长毫不犹豫地拿出省吃俭用的6000元钱,给他买了电脑,向他解释,父母为了他,连几千元都愿意花,绝不会舍不得一二元墨水钱,妈妈只是希望他能懂得节俭。通过比较的说服教育,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并向他妈妈道歉。
“花开无声”
记得,那是,暑假里的一个炎热的下午,外面像个大蒸笼,儿子说想吃冰镇西瓜,我一听正好,锻炼孩子独立的机会来了,让他自己体会一下买卖的过程,还能运用一下数学知识。我告诉儿子咱家楼下的桥边就有西瓜卖,那里每天都会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把自家地里种的西瓜,拿来卖,又新鲜又甜,可好吃了。听我一吩咐,儿子很爽快就答应了。拿了钱就飞奔下了楼,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想着,他能否按时完成任务?不多时,只见他提着一个大西瓜,欢天喜地地跑回来,边跑边欢呼:“妈妈,我胜利归来了!”“有这么开心吗?不就买了个西瓜,至于吗?”“听我细细说来,我今天不光买了西瓜,还赚到钱了呢!”“怎么回事”,我正纳闷,“西瓜十二元,我付了二十元,老奶奶看成了五十元,找我38元,我岂不赚了,我运气好吧?哈哈哈”只见儿子越说越起劲,见我没夸他,便有些疑惑了,我也陷入了思考,我该如何教育你呢?我把儿子拉坐在身旁,认真的对他说:“妈妈今天很开心,你独立完成了买西瓜的事情,大家都能吃到你买的西瓜,这是好事。可那个卖西瓜的老奶奶回家就不开心了,她会发现今天赔本了,你说大热天的卖几个西瓜,赚些辛苦钱多不容易呀,如果那是你自己的奶奶,你会难过吗?”儿子也明白了道理“好像也对哦,那个老奶奶穿着破旧,双手布满老茧,腰都弯了,确实不容易,我今天的行为,真的不太应该,发现了就该及时归还的,还想着,等你的夸赞,一点也不诚实。”我趁着儿子有悔悟之意,赶紧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现在就去还给奶奶,向她道歉,请她原谅,”听完这些我有些感动,发现儿子一下子似乎长大了许多。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让他们无法赞美。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任何一个家长都不能贬低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责骂他们。毕竟孩子也有自尊心,当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时,便会破罐子破摔,其实只要家长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一点鼓励,或许结局会改写,孩子慢慢地变得越来越优秀,只要你肯给他们机会!
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孩子,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放慢爱的脚步,用我们的宽容耐心,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守候花开,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教育的过程,我会静静的等待,种子慢慢发芽,花儿悄悄开放,让我们用心去发现,沟通启迪,静待彼岸,陌上花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