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领悟,一样的关爱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徐丹 刚刚走上讲台,带着做老师的欣喜以及对孩子天真的幻想,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梦想中的生活是与孩子的欢声笑语紧密联系的。一个月后的现实将我从美好的幻境打入现实地狱。对待班级管理,你会恨透那些“一粒老鼠屎”,他们的行为怎么也纠正不过来。于是你天天视之为眼中钉,每天都为降伏他斗智斗勇。偏偏事与愿违,令你挫败不已。 那时的我们 刚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一员,我就遇见了他:三年级的他,圆圆的脸蛋,热情的微笑,一声“老师好”让人不自觉地想抱着亲亲,很可爱的小男生。班主任说:你别被他表面现象骗了,其实他可烦了。 办公室的老师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听到了我的评价,一致向我说道,他啊,可有名了。你可别跟他烦。我一开始不是很理解,时间长了,也就察觉了:学习上不是很认真,偶尔作业不做,极度贪玩。当时的我就直接把家长找来,好好地沟通。据说回到家,他就被爸爸打了一顿。从此作业做了,但是再也看不见他的笑容。四年级的时候,他老毛病又犯了,我很生气,他的家长更生气,便把他带回了家。当时恰逢六一儿童节,我心里忐忑,却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于是一个劲的让班主任找家长快点把孩子送回来。后来他回了学校,但是再也看不见他的心平气和。只要学习上稍微遇到一点困难,他就忍不住骂骂咧咧,上课小动作不断,甚至动不动就要上鼻子上脸,几句不和就有动手的倾向。我不太认同他爸爸管教孩子的方式,但是却也不愿意他养成懒惰的习惯。为了监督他的作业,我一直跟他回家辅导,没想到这也令他厌恶至极,甚至见到我都讨厌。在这四年里,我看着他由刚开始成绩优异,做事果敢到后来的厌学,暴躁的变化,看到他对我态度的转变,我忍不住反思:究竟是怎么了? 现在的我和他 每每午夜梦回,我总想起这个孩子,想起与他一起经历的三年。我发现在这三年里,我虽然一直出自内心的想要帮助他,但似乎都是带着自私的目的——完成我布置的任务。除此以外,我很少关心他,也很少与他沟通过。我从来认为自己已经给了他最好的,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他是否愿意接受,是否这些真的是他最需要的。事实证明,他是不需要的。因为他一直都在向我嘟囔,只不过当时的我不懂罢了。 现在的我,每每遇上执拗的孩子,作业不做的孩子,总愿意跟他们多聊一会,与班主任和家长多沟通一下,再给一次机会给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问题所在。希望不要再出现第二个他。 现在的他进入了中学,还是一样的执拗。我希望他能更幸运一些,遇到能改变他不合理信念的老师,重塑对生活的自信,重新开启他美好的人生。感谢在我工作初期就遇到了这样的孩子,让我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变得更理性,更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为他们考虑一下。 迟来的领悟 对于不一样的孩子应该给予一样的关爱。孩子与成人不一样的是,他的概念里没有我做不到,只有我要做。缺乏爱的孩子,要做的就是让大家在对他关注。遗憾的是他的表达方式我们没有懂,甚至被误解为敌意。于是我们反馈的也是敌意,最后让他误以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现在的我再遇到这样的孩子,不会对他释放敌意,更多的是宽容理解和指导。教会他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如何被世界所接受。 这样的孩子或许一时半刻不会改变他的行为,但是思想却有了新的突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领悟呢? 理解性的指引胜于强迫式的接受。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倔强的孩子,你越是强迫他,他越要和你对着干。我觉得教师与孩子不是对立面,没有必要鱼死网破,非此即彼。对孩子多一些理解,然后再进行指引会让教育之路走得更顺畅。教师的心态要坦然:我尽力而为,你适当评断。对待孩子应该像客人一样有礼,比家人严格。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合作共赢才是师生相处之道。师生之间曾经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是现在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合作共赢才是师生的相处之道。现在的孩子见得多,心理想的多,对待问题的看法或许会比老师更成熟。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给予他们行为上的指导,这样他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而我们也能收获孩子最真挚的情谊。 教育是一项没有标准答案的工作,孩子是一个无法改写的未来。对待这样的工作,我们应该慎之又慎。但愿我这迟来的领悟没有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