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2019.4冯菲菲)
发布时间:2019-04-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冯菲菲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励志教育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三大步励志教育概念

    学校励志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平台和抓手。以三大步育人模式为主的励志教育四大体系为:学生励志体系、导师育人体系、班级课程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

    具体实施进程

    第一部分  学生励志体系

    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育人目的是通过励志促进品德形成。突出之处是以励志为主导给学生以行为动力,对某个道德规范,每天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层次的“训练”。采用的办法是读、思、行。“读”是第一步,具体做法是集体朗读励志信(对认知)。“思”是第二步,具体的做法是填写成长记录(对思想)。“行”是第三步,具体的做法是自我评价(对行动)。 第一步. 认知与朗读励志信

    励志信装在信封里,信封装订在课本《励志册》里。这种以神秘、亲近和权威为特点的信函收纳和书信交流方式,以及这种内容以信念和励志为特点的德育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内容的认同度,学生读完一封,期待下一封。

    集体朗读励志信,要求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同样的一封励志信,要求读三周。朗读的姿势要求是,全体起立,挺胸抬头,双手捧信,齐声朗读。学生励志体系,通过集体朗读励志信的方式,实现道德认知。

    第二步. 反思与成长记录

    在《成长册》中,学生需要每天记录自己的思想变化,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只记进步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因为进步与快乐的累积会产生巨大的力量,给我自信助我前行”。这种要求,促使学生反省和自励。

    其中较成熟的有一种“主题式成长记录”,以规划的主题或者校本的主题,去引导学校、班级和宿舍的文化导向。

    填写和批阅成长记录,使用《成长册》作为载体。常态化的填写和批阅成长记录,形成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导师的交流、引导和关爱,成为学生道德情感反思的重要参考,产生了一定的评价功能。在导师的引导下,《成长册》成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训练的主阵地。

    这一步,就是道德价值观的调整、定位和加固。学生励志体系之“反思与

    成长记录”,通过导师有导向的交流和评价,形成学生个性化的“道德标准”。 第三步.行动与自我评价

    要求学生从克服坏习惯、树立好习惯开始,天天有所行动;要求学生能在励志和德育主题下,天天有所进步。

    采用的办法是“富兰克林式”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行动,每天给自己打分,认为极好记4分,很好记3分,好记2分,差记1分。常态化的“行动与自我评价”,是学生很好的修养过程,无疑是一次次的“道德体操”。 总体评价

    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读、思、行”,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一个主题,需要进行二十一天(周六日休息),每天都进行三大步励志,重复的密集度可想而知,效果可想而知。

    我认为三大步课题组就是构建了一个易于操作的、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励志为特色的“德育模型”。励志教育一个学段为一学年,一个学段安排八个主题。初中安排三个学段、高中安排三个学段,六个学段涵盖和深化“训练”了所有的德育主题。学生励志体系,使用《我们有话对你说》之《励志册》和《成长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