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管理工作不仅是一种德智教育管理形式,还是一种集体美劳于一体的教育管理形式,是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与身体素质,更能够培养 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为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 健康发展的趋势,小学教师必须做好小学少先队工作,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管理工作中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构建少先队艺术教育活动课的教材体系。一方面根据队员的身心特点,保持原有艺术校本教材相对稳定性,开设管弦乐、舞蹈、书画等课程。另一方面在原有艺术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创编富有少先队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课程教材,加强少先队活动的设计,体现少先队艺术活动教材内容的特性。从少先队员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精选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抓住有利教育契机,创造性地设计开展主题鲜明、有吸引力、时代感强的艺术教育活动。在进行发挥少先队心育功能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对小学生心育的时候有这样三个方面应当注意的:
一、要体现学生为主的原则
“一切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少年儿童主动的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故在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其优势大大超过教师的说教。
二、要体现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根据其的心理特点,心育不仅靠教师的知识传授,简单地说教是不行的,要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意把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心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 来,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和少先队的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要体现针对性原则
即在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加强计划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些特殊的生活“瞬间”, 即把握契机,要有针对性。如我们在召开六年级家长会前夕,同学们表现出不同的心态----优等生的盼望与兴奋。差生的紧张与恐惧,中等生的忐忑不安,在这样情况下,我们组织一次题目为“我希望老师转告爸爸妈妈的心理话”不记名的书面调查,然后把同学们的心理话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在转告家长的同时,告诉其疏导孩子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时效远远超过了简单的说教。
我们学校少先队工作才刚刚起步,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我们有信心,尽最大努力把这项工作继续开展下去,不断地加强探索、研究、争取创我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