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蒋红娟 邮编 213151 电话 13813552303
【内容提要】 当前的教育现状,不少教师培养优等生,抑制后进生,忽略中等生,不利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中等生群体更具有流动性,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坚持落实引导和激励的责任和义务,逐步总结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使中等生也成为优等生,更多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中等生”、 成因、现状、策略
有一位名人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套用这句话说就是:“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不十分优秀的学生各有各的原因”。作为班主任,面对众多的学生,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要求所有学生,而是要各有侧重,区别对待!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共性,更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应该及时找出中等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能在班集体这个氛围中找到自信,获得尊严。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大问题!
我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遇到过很多厚积而薄发的中等生,他们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与表扬鼓励之下,通过自己的勤奋,挤身优等生行列。中等生,在每个班里占很大的比例,他们的学习态度决定了班风、学风。但中等生在课堂上往往因发言的深度不够,以至于不敢大胆发言;参加竞赛不能获奖,以至于丧失信心。他们平时表现平平,奖励离他们又远,易被老师和同学遗忘。久而久之,他们普遍有一种不被承认感,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对自身认识不足,失去了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
我现在执教的四(2)班有一位小何同学,他就属班级中等生,性格好强,劳动积极,脑袋瓜子很聪明,上课踊跃发言,但书写潦草,爱斤斤计较。一次,他又和同学起了争执,别的同学眼眶里含着泪水。我当时就火冒三丈,厉声责怪他。他居然脚一跺,眼一瞪,大喊:“怎么又是我错了?”全班的学生就看着他,一片寂静。其实,我也多次和他的妈妈谈过教育的问题。他妈妈说他一句,他不会虚心接受的,而是不断地反驳,显得理由十足。我当时就静静地看着他,就静静地看着他,他被我看得别过了头。当时我就想:你这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果然,第二天,他又和另一个同学打闹,被同学告到了我这儿。这次,我只问他:“为什么天天有同学要和你吵呀,打呀?难道都看你不顺眼?”这次我先让他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连说了三遍。我表扬他说事条理清晰,再问他自身有无不足。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果断地承认了错误。他就是那种爱出风头又勇于创新,但无自控能力的人。以后的语文课上,我总让他回答难题,让他思维的火花闪耀,自信的光彩夺人。但只要他一犯错,我就冷落他,让他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他能换位思考,寻找自身的不足,更愿意与我敞开心扉,进行情感交流。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粒芝麻也许就是他们整个的天空。我们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体味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理解他们真实的处境,理解他们怪异的行为,理解他们独特的性格。在帮助中等生时,我会运用一些策略,先肯定对方的优点,再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树立“中等生也优秀”的观念。
1、表扬警策,宽严相济
中等生缺少学习意志,往往遇到挫折就容易气馁,而大量研究显示,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智能优异外,都较自信、好胜,想要学什么或干什么就非学好干好不可,表现出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此,我努力关注中等生成长的足迹,针对不同情况的中等生,做不同的要求。对自信心充足,只是缺乏被关注的中等生,要采取鞭子策略,适当的旁敲侧击,适当语重心长的话语,适量的“打击”,让这类中等生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不断完善自我。而对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则要进行爱的呵护,通过在集体场合表扬方式增强中等生的自我意识,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和殷勤的鼓励,又不断地指导中等生在方法、行为上的不足,在微笑中促进其成长。我还关注中等生在转化过程中的“临界心”,随时激励,不断引导,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如何把个别学生的教育融化到全体学生的教育之中,使个别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心灵同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的洗礼,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制度下, 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只能是被管理者, 很难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他们常常让自己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认为班级的主体应该是优等生,主动退出班级活动的舞台,对班级的活动,班级的工作都处于漠不关心和“弃权”状态,只是充当盲目的看客而已。为此,我改变了教育态度,密切关注,深入了解中等生,主动找他们谈知心话。对做事认真心细的中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班务记录、卫生检查、纪委管理、分发报刊杂志等,让中等生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监督他人,自我监督的氛围,让中等生有机会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和潜力,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促进班级工作的和谐发展。还可以通过让中学生自己组织班会课的形式,通过自演、自导,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中学生的乐趣,锻炼他们各方面的才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型竞赛活动,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自我。因此,在班级管理中, 我积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舞台。平时我更是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性格缺陷和精彩亮点,对学生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和分析。有的时候我还采用现身说法,也讲自己曾经的苦难和幸福,讲自己的苦恼和快乐,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力图把真诚的点点滴滴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3、家校沟通,巩固成果
中等生因为不出众,其父母要么“恨铁不成钢”,要么“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及时关注。我就进行家访,事先做很多准备工作,每学年开一次家长会,认真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自己准备汇报材料等,都细致耐心地去组织实施。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我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会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我也会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我用真心对待家长、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中等生,让家长和孩子都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中等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要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弦”,使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感情,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相信在我们教师会用心耕耘,用爱滋润,给每一个中等生一米阳光,让他们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花儿的事业永远充满魅力,同时又充满着挑战,但更有着一份快乐。呵护,培育,讲究匠心,才能使花更繁,香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