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学工作>>校本研修>>语文
《谈礼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李玲)
发布时间:2018-05-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玲

湟小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过程性材料

——《谈礼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湟里中心小学  李玲

教学目标:

1.生动讲述事例,品析人物特点,理解礼貌待人的好处。

2.进一步熟悉说理文的结构方式,和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阐述道理的表达方式。

3.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一些有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师:制作PPT;

生:收集一个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作者的观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谈礼貌》,齐读课题。

2.《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作者要“谈”的是什么话题呀?课文哪一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PPT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师:既然是传统,说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交往中一直是这样做的,或者一直是要求君子这样修身的。所以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一句古训引出来的,古训,就是指古人的训导和教育,这句古训选自两千多年前的《礼记》。

PPT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理解其意)

君子:有道德的人:不:不能:失色:失去应有的态度(彬彬有礼);

于人:对人、待人;失口:出言不逊。

4.课文中是怎样解释这句古训的呢?

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5.师:空谈道理,并不能让人信服,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在课文2、3、4自然段分别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PPT出示:问路    乘车    理发

二、精读三个事例——横看成岭侧成峰。

1.师: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三个事例来说道理呢?少一个行不行?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2.练习5中有12个有关于谈吐的成语,严老师觉得“娓娓而谈”“侃侃而谈”这两个成语谈论的最高水平。说得动听,说得有理,才能让大家更好地接受教育,得到启发。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上台给大家谈谈“礼貌待人”的话题。

3.学生准备。

4.上台演说。

A.问路

师:知道牛皋吗?说话像打雷,言行粗鲁莽撞:在马上吼、呔、老头儿、爷岳飞呢?抗金名将,文武双全(书法、诗词俱佳《满江红》《小重山》)、彬彬有礼:离镫下马、上前施礼、请问老丈

师:采访路人(学生):牛皋向你问路,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岳飞呢?

师: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有我们好处?

PPT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西楚霸王项羽之死有这样一种说法:他在逃亡途中,向田里干活的农夫问路时,态

度粗暴,得罪了农夫,农夫就给他指了一条错误的方向,这才被刘邦团团围住,落得个乌江指自刎的下场。所以有的时候“无礼”就不仅仅“讨人嫌”,可能还会“送人命”。

B.乘车

师:小学生和女青年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师: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场合发现贴着禁用语,比如:

着什么急    有完没完   你问我,我问谁  真烦人  有意见找领导去

师:当你去办事的时候,看着别人冷冰冰的脸,听着这些刺耳的话,心情怎样?如果听到文明用语时,即使有纠纷,也会像女青年一样一笑了之的。

师:作者举第二个事例又是从哪一方面来谈礼貌的?

PPT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C.理发

师:朱师傅为什么深受感动,周总理为什么深受人民的爱戴?

生:言语风趣幽默,待人宽容和蔼。

师:第三个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有我们好处?

PPT出示: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5.总结写法:先说故事,再讲好处。

PPT出示:礼貌待人的好处:

1“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三、交流其它事例,理解事例的典型意义。

1.师:礼貌待人的好处可不止这三点,你们还收集了哪些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请和同桌交流分享一下。

2.生:全班交流故事。

3.师生点评。

4.师:你觉得你收集的这个事例能不能替换书上的三个事例呢,为什么?

5.师:作者所举的这三个事例非常典型,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PPT出示:

典型事例:

(问路):有求于人时要讲礼貌;            (古人)

(乘车):当自己无意间犯错时要主动赔礼道歉;     (普通人)

(理发):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要宽容有礼。     (领袖)

……

6.生:齐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说理文的写法,拓展延伸。

1.师:提出观点、列举事例、强调观点是说理文的基本写法,列举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要从多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作业布置:

1)收集、积累一些有关礼貌待人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选择练习五“口语交际”中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说理文。

板书:             20、谈礼貌

提出观点:礼貌待人

问路(古人)

列举事例:乘车(普通人)

理发(领袖)

重申观点:和谐 美好

教后反思:

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我想如何使学生明白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又了解使事理明晰突显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呢?在教学中,我以“三个故事中哪些语句能表现人物礼貌待人”一线贯穿,让学生自读感悟、圈画批注,写出自已的感受,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表达的时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并调用想象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正反事理的比照中,在具体词句的感悟中,既理解语言表达的妙处,又明白文中事理,水到渠成。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初识议论文。(二)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行动。

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我通过抓描写牛皋和岳飞各自的动作、语言句子,让学生比照研读体会礼貌待人的好处,并设置了补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面对他们两人的问路你会怎么想,又有什么样的反应?让学生感受到礼貌待人就体现在细节中,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第二、三事例的方法,即:从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妙用。

对于第二个事例,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抓住“对不起”“微笑”“没关系”等词语,让学生感到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孩主动地道歉,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通过让学生即兴表演不礼貌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应该用好礼貌用语,同学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最后一个事例在指导学生读好周总理语言的基础上补充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周总理宽容、和气;这一句话连用了三个‘您’,可以看出周总理对朱师傅的十分尊重,他的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可见礼貌待人还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

这节课教学我主要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模式。通过:一读明理,二讨论交流,三感情朗读的三个模块对第二自然段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并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依次去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加让学生学会了一种自学的方法。

初次看到这篇课文,觉得文章浅显易懂。但是,上完了这节课,我再回过头来看我当初所想的,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认识不到位。

三个事例的写法是一样的,在教学这三个事例时,我把重点放在第一事例上。因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这个,而这个事例也是最能讲出语文的味道来的。其他两个事例,我由“扶”到“放”,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语文课终究不是思品课,我们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