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生动讲述事例,品析人物特点,理解礼貌待人的好处。
2、进一步熟悉说理文的结构方式,和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阐述道理的表达方式。
3、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一些有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师:制作PPT;
生:收集一个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作者的观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谈礼貌》,齐读课题。
2、《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作者要“谈”的是什么话题呀?课文哪一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PPT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师:既然是传统,说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交往中一直是这样做的,或者一直是要求君子这样修身的。所以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一句古训引出来的,古训,就是指古人的训导和教育,这句古训选自两千多年前的《礼记》。
PPT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理解其意)
君子:有道德的人:不:不能:失色:失去应有的态度(彬彬有礼);
于人:对人、待人;失口:出言不逊。
4、课文中是怎样解释这句古训的呢?
PPT出示: 课文第一自然段
5、师:空谈道理,并不能让人信服,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在课文2、3、4自然段分别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PPT出示:问路 乘车 理发
二、精读三个事例——横看成岭侧成峰。
1、师: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三个事例来说道理呢?少一个行不行?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2、练习5中有12个有关于谈吐的成语,严老师觉得“娓娓而谈”“侃侃而谈”这两个成语谈论的最高水平。说得动听,说得有理,才能让大家更好地接受教育,得到启发。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上台给大家谈谈“礼貌待人”的话题。
3、学生准备。
4、上台演说。
A.问路
师:知道牛皋吗?说话像打雷,言行粗鲁莽撞:在马上吼、呔、老头儿、爷
岳飞呢?抗金名将,文武双全(书法、诗词俱佳《满江红》《小重山》)、彬彬有礼:离镫下马、上前施礼、请问老丈
师:采访路人(学生):牛皋向你问路,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岳飞呢?
师: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有我们好处?
PPT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西楚霸王项羽之死有这样一种说法:他在逃亡途中,向田里干活的农夫问路时,态
度粗暴,得罪了农夫,农夫就给他指了一条错误的方向,这才被刘邦团团围住,落得个乌江指自刎的下场。所以有的时候“无礼”就不仅仅“讨人嫌”,可能还会“送人命”。
B.乘车
师:小学生和女青年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师: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场合发现贴着禁用语,比如:
着什么急 有完没完 你问我,我问谁 真烦人 有意见找领导去
师:当你去办事的时候,看着别人冷冰冰的脸,听着这些刺耳的话,心情怎样?如果听到文明用语时,即使有纠纷,也会像女青年一样一笑了之的。
师:作者举第二个事例又是从哪一方面来谈礼貌的?
PPT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C.理发
师:朱师傅为什么深受感动,周总理为什么深受人民的爱戴?
生:言语风趣幽默,待人宽容和蔼。
师:第三个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有我们好处?
PPT出示: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5、总结写法:先说故事,再讲好处。
PPT出示: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二、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三、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三、交流其它事例,理解事例的典型意义。
1、师:礼貌待人的好处可不止这三点,你们还收集了哪些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请和同桌交流分享一下。
2、生:全班交流故事。
3、师生点评。
4、师:你觉得你收集的这个事例能不能替换书上的三个事例呢,为什么?
5、师:作者所举的这三个事例非常典型,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PPT出示:
典型事例:
(问路):有求于人时要讲礼貌; (古人)
(乘车):当自己无意间犯错时要主动赔礼道歉; (普通人)
(理发):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要宽容有礼。 (领袖)
……
6、生:齐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说理文的写法,拓展延伸。
1、师:提出观点、列举事例、强调观点是说理文的基本写法,列举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要从多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作业布置:
(1)收集、积累一些有关礼貌待人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选择练习五“口语交际”中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说理文。
板书: 20、谈礼貌
提出观点:礼貌待人
问路(古人)
列举事例:乘车(普通人)
理发(领袖)
重申观点:和谐 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