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村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乡村》翻译成现代文。
3、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感受乡村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一、诗画引路,快乐启程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咱们学过的那首《一去二三里》的小诗吗?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
师、生:齐背
师:背得真好。这首小诗里边的乡村是多美呀,孩子们,你们去乡村玩过吗?见过的同学能给大家说说你见到的乡村是什么样的?
预设:
(1)生:我看见的乡村里有很多的小动物,有鸡有鸭还有狗。
生:我看到乡村里有许多的农田,田里种了很多的庄稼,还有蔬菜。
生:我看到的乡村里有很多的树,有的人家用灶头烧饭。
2、师:你们真会观察生活。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乡村的图片,瞧:满眼都是蓬勃的绿,天空那么纯净,小桥流水蜿蜒曲折,农舍错落有致,成群的畜禽那么悠闲……你喜欢这样的乡村吗?
3、师:乡村和城市有着很大的不同。风景自然,环境优雅,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游玩。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借助一篇小古文,去乡村游一游。(板书:乡村)
4、师:这篇小古文选自民国时候的老课本,写的就是那时候的孩子们在乡村里见到的景物。一起读题目。生:(齐)乡村
二、分步过关,读熟不难
1、师:小古文里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呢?先听我给大家读一读。
(以两字一顿的节奏配乐诵读)
2、师:孩子们,你们一定能读得比我棒。不过要胜过老师,可是有小诀窍的,需要一步一步来。第一关,先数数这篇小古文一共有几句。
(出示)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标注句数)两句。
3、师:第二个诀窍就是要会读每一个字,小古文上已经标好了拼音,借助拼音把那些生字多读几遍,让自己熟悉它们。
(生各自读生字)
4、师:这些生字会读了么?
(出示)篱、茅、临、夹、甚、捷(生逐一读出生字的读音)
5、师:第二关过了,那第三关就更容易了。读的时候像老师一样,两字一顿,试试看,你能读得很有节奏,更顺畅。(生各自练读小古文)
6、师:谁来尝试一下第一句?
(出示)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生按节奏读
7、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读得这么流畅,你真是个会读的孩子。谁来尝试第二句?
(出示)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生尝试读: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8、师:读得真好。大家一起像他们这样读一读,好么?
9、师生:(齐)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10师:没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读得这么准确流利吗?
生再读《乡村》
三、猜猜连连,理解简单
1、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读的时候,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不明白呢?
2、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连起来介绍一下这篇小古文里描绘的乡村景色?
预设 生:乡下农村,有竹篱笆,有茅草房,靠着河边建村子。河边有好多棵杨柳,杨柳当中还夹了些桃树、李树,一对燕子一会儿飞得高一会儿飞得低,来来去去很快。
3、师:能再用你的朗读声把对乡村的喜爱读出来吗?
生:(练习朗读)
4、师:谁已经能看着填空背下来了呢?
生:(尝试填空背诵)
师:不看填空,谁也能背诵了呢?
生:(尝试独立背诵)
14、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奖励大家跟着音乐一起来诵读。
四、古文配画,再游乡村
五、总结全课,回味古文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小古文,其实我们平常多读读、多背背古诗文,就能从中看到更多古人眼中的美景,感受到小古文独特的节奏、音韵之美。来,让我们再次在古典音乐中齐声诵读《乡村》,结束这次快乐的小古文之旅。
2、齐诵《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