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上《读不完的大书》教学研讨活动
--
发布时间:2022-11-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倩雨

部编版语文三上《读不完的大书》教学研讨活动

11月17日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8:20—9:00

研讨课《读不完的大书》

李春香

10:20—10:50

研讨

钱春霞

请空课语文老师准时参加。

是值冬日,红花尽,青草隐,但湟里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如约而至。1117日上午第一节课,李春香老师带着三(2)班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7624e4caf3e2d76ca212581e3739234.jpg


课前,李老师先和孩子们聊了聊最近都读了哪些书?有些什么收获?同学们积极举手,分享了最近阅读的收获和感受。一番分享交流之后,课堂变得活跃和紧密起来。接着,李老师向大家买了个关子,她为大家推荐了一本书,但是这本书却与我们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它永远也读不完”。顿时,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李老师顺势就巧妙得引出了课题《读不完的大书》,随着学生们共读课题后,正式进入课堂教学。    

课堂中,基于学生预习的基础,李老师出示初读要求,帮助同学们梳理课文内容和顺序。在聚焦单元要素上,李老师通过反复朗读、圈划关键词,边读边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李老师还精心设计了一张由“动物名称+样子+感受”为内容的表格,帮助孩子更直观得读懂文章内容,同时也借助这张表格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并学以致用,进行仿写。朗读、填表、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尽情得欣赏着神奇的大自然。

课堂结束后,老师们针对本次教研活动展开了讨论。

60dc86c5e72a28658847cce1dec388e.jpg


春霞李老师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教学“册”时,利用古文字和扩词的方法,理解这个字的字意和字形,方法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沉思”“遐想”等词语的意思时,利用查字典和拆字法等方法进行理解,与之前第二单元学过的内容进行了勾连。

周亚芬:《读不完的大书》和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息息相关,孩子们这时候正是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望的时候,因此课堂上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虽然这篇课文的课题让人难以理解,但是教师适时向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王彩霞:李老师自然的教态,亲切的语言,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让人感到十分舒服。李老师准确把握文本,精心设计课堂过程,引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这本“大书”,恰当运用了视频、图片,吸引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抓住重点词句,让孩子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动物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不仅“好玩”,更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引人沉思和遐想。

张亚萍:李老师从梳理文本特点和教学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寻找大自然的“好玩”之处,始终坚持抓住语文本体的理念,加深课文理解。同时,抓住了一些含义深刻,十分有趣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让孩子们收获颇多。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希望各位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湟小能够越来越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