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学生良好的品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潜移默化的形成的。作为班主任更是要肩负学生的成长重任,在德育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一、常规训练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规范训练。首先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书本的摆放。有问题要举手提问,规定的举手姿势,发言时要声音洪亮。其次对学生读书和书写的姿势训练,读课文时告诉他们口到,眼到,手到和心到,写作业时提醒正确坐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二、言传身教
孩子们天真可爱,有时无纪律可言,学习效率不高。只比如晨读靠领读还不够,必须让他们自己主动看书。于是早晨我提前进入教室,在讲桌上看看我的教案,写写我的笔记,专心做我自己的事情,慢慢的我会发现学生进入教室后不再说话而是主动拿出书来读。长时间的下去,我会发现孩子们知道要晨读了,养成了晨读的好习惯了。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心理很开心,更加相信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三、用爱感化
把学生当孩子看待,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犯错是必然的,作为班主任应该宽容他们,容忍他们的错误,采用谈话式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认识错误。当有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我会单独和他交流,让他去自己思考:“你觉得你的行为如何?”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学生有爱,并不是一味地放纵,爱他们的同时也要结合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教师的爱和理解教师。
四、学会赞美
赞美还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回答出了精彩的答案,我都会及时给予赞美。如学生捡到钱交给老师,我就会说:“你是一名拾金不昧的好学生,我会让大家向你学习。”“你观察很认真,能找到老师的小错误,希望你继续监督我啊!”等等赞美性的语言都可以激励学生向积极的一面靠拢,明白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影响着每一个学的在德智体美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道路。然而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更是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