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
少先队体验活动是依据少先队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把少先队教育目的内化为少年儿童的自身品质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分为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少先队活动就包括在非指定领域之中。
因此,比较两者的异同、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活动进行合理的整合,既能改善少先队体验活动,又能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任务,是少先队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新问题。
少先队体验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少先队体验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 | ||
联系 | 教育理念相通:实践育人、活动育人 | 以队员为主体的体验,具有主观能动性。 | 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队员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综合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开放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为教育理念。 |
教育目标相同: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对自己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 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 在“体验中研究”,即让队员亲身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 |
教育内容相近 | 涵盖了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帮助队员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 主要内容除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领域外,还包括大量的非指定领域,如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 |
区别 | 活动的组织方式不尽相同 | 以少先队组织性为前提的,借助少先队独特的运行机制、决策机制、评价机制,在少先队组织引导下开展的体验活动。强调的是一种角色体验意识,即以自己的身份和视角去体验,以他人的身份和视角去体验,进入设定的事件和情境中去体验。一般以大队、中队、小队、假日小队等为单位在校内外开展的。 | 由任课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安排有计划地进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为单位在课内外开展的。 |
教育的评价方式不尽相同 | 主张采用“雏鹰奖章”的方法,通过定章、争章、颁章等系列活动体现少先队独特的评价理念。 | 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着团队活动,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者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些正是两者整合的可能性。但在教育内容的侧重点、组织方式、评价手段的不同方式等方面,也有一些差异。这就要求少先队工作者在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独特优势,促进少先队体验教育的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