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1.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2.养成教育要从训练学生行为抓起。首先,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次,要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再次,要尊重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在训练中要注重趣味性,增强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3.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我们可以进行评比活动,评出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卫生表现好的同学;和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在评比的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中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他们也会努力遵守纪律,希望被老师表扬,也成为榜样,让他们时时处处向榜样学习,带动这些学生。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