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理论学习笔记(王东)
发布时间:2020-11-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东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和注意及一定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动力之一,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也越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往往很不稳定,不够持久。因此,为了培养和激发稳定而又持久的学习兴趣,就有必要研究兴趣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即有趣--乐趣一一志趣通常把它称之为“兴趣链”有趣是一种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发生的直接兴趣。这种兴趣随生随灭,为时短暂,属于兴趣发展的初级水平有趣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就形成乐趣“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迷恋,所以常被人们称做爱好。这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再进一步,一旦乐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就会转化为一种志趣。它植根于对祖国的热爱,对“四化”建设未来的向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终身的进取方向,奠定事业的基础。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从有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不断地提高学习兴趣的发展水平,做到寓教于趣,以趣培志。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创设了如下情境、上课了,我把一个大蛋糕贴到黑板上,微笑着说:“今天是大象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大象庆祝生日好吗?”全体师生围着蛋糕唱起生日快乐歌,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跳,不亦乐乎。接着,我顺理成章地将其它客人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小猴、小猪和小狗等等,这样统计客人、统计礼物的活动悄然展开。随后,我又用亲切的语言问小朋友:“你们为大象准备了什么礼物呀!”有的说想唱一首歌。有的说要送张贺卡(要自己画的),有的说得为大象跳支舞······我还真的让几位同学表演唱歌、跳舞和画面。展示完后又问:“你觉得送大象什么礼物比较好呢?”不知不觉地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进行统计的实践应用。

一堂教学课,有说有笑,有唱有跳。用“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卜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数学与艺术的融汇,是教师教思维的精彩创造。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并非枯燥,数学学习是如此生动活泼,快乐有趣。学生这种学习数学的愉悦,正是我们教育教学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

例如。教学“倍的认识”·课时,在上课的伊始。我先给学生讲一段故事:有一天,冬冬想进入数学王国游玩,来到数学王国的门口,国王拦住他们说:“小朋友,你想进入数学王国玩吗?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猫比狗多儿只?“顿时,一阵清脆响亮的童音响起了。“我知道。我知道!猫比狗多3只!”国王的声音又响起了.“猫的只数是狗的几倍呢?”随着几声清脆的响声,一个大问号从冬冬的头上冒起。这下可把冬冬难住了。教师这时问学生:

“你们想帮助冬冬进入数学王国吗?"学生齐声回答说:“想!”教师说:“你们首先要学好这节课的知识。”接着出示教学目标。

  心得体会:显然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寓教于趣的重要前提。而教师本身对所教课程的浓厚兴趣,对教学意义深刻认识更是实现以趣培志的必要条件。最后还有必要指出,兴趣发展的三种水平亦即是三个阶段是前后交织、浑然一体的。只是为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方便,才把它们加以划分。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是一个历时较长的过程,指望在一两节课中就完成“兴趣链”发展的全过程是不现实的。由于影响这发展过程的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常有变化反复的现象出现,这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进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他们的兴趣健康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