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理论学习(王萍)
发布时间:2020-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萍

目前我国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垂范、环境育诚、学科渗透、活动育诚、家校合作等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垂范。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诚信教育》中,郞佩珍指出,班主任必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诚信形象影响并带动学生,充分意识到诚实守信和公平公正对班风、学风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①温志旺在《与生活为友,践诚信之路——小学德育中诚信教育的实施策略》一文中主张,教师应成为小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教师的诚信品格和诚信行为。《论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一文中,傅维利和刘晶指出,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成人行为(尤其桌教师行为)的示范作用,为学生做出榜样。

第二,环境育诚。’

马玲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诚信教育的探索》中指出,学校创设诚信的文化氛围对小学生诚信认知水乎的提高有着深远意义。黄向阳指出,学校道德氛围的改善十分有助于儿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以此来保证学生道德行为即诚实的发生。

第三,学科渗透。

研究者们认为,课堂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场所,而教学则是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路径。谭世芳主张教书育诚,认为应当将诚信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步骤。另有学者指出,教师们应通过教研组活动,充分利用教材中蕴涵的诚信教育教学资源,将诚信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学科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诚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活动育诚。

温志旺等学者指出,学校应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趣味实践活动,育教于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诚信品质的诸多平台,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对诚信的思考,探索诚信,学做诚信之人,“以行践诚”。马玲也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诚信教育体验,通过班会活动和游戏进行渗透,达到活动育诚的目的。

第五,家校合作。

谭世芳等学者认为,进行学校诚信教育应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家校合作、携手育诚。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为小学生做出诚信表率,并对学校的诚信教育安排做出积极的配合,携手促进孩子诚信品质的养成。马玲认为,学校应当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增强小学生的诚信行为。同时,家长应当做诚实的父母,赞扬诚实的孩子,控制孩子说请的机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