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资源>>文章内容
《一间可以生长的教室》的主题分享(周洁)
发布时间:2021-04-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汪娇美

一间可以生长的教室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做《一间可以生长的教室》的主题分享,如何打造一间梦想教室?除了班歌、班徽、班级环境的布置、小岗位的建设等,我们还要开展各类班级活动,开设班本课程,实现家校联动,真正将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气质,外化为学生的行动,形成特有的班级气场,打造一间可以生长的梦想教室。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享。

一、班级活动:守住自己的教室

我们都知道“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的道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听到各种各样的“告状”,我们就像救火队员,每天都在扑灭各种“火情”。但其实我们深知如果只是简单说教,那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而开展班级活动往往可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活动的内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设计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收效大有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不够精心,不讲策略,随意性大。我们开展班级活动若要取得实效,要根据活动内容及要求精心设计,克服随意性,讲求基本策略,使活动成效实现最大化。

1. 以学生的困惑为载体。比如我们今天开展的主题活动,来源就是同学们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有组员不配合的问题,两个情景剧真实再现了……(以本次主题班会《一起来,更精彩》为例)再比如值日班长的话不听,我们该怎么办?诸如此类常规管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设计相关的班级活动,以学生的问题为载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历问题,使学生对班级活动产生强烈的真实任务驱动效应,让学生在问题冲突中反思,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同时,“团结”“进取”等班级价值观也会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中传递,内化。

2. 以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为载体。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是设计班级活动的策略之一。小学生一方面喜欢盲从,一方面又渴求不同。这些热点焦点背后有着学生强烈的情感,承载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比如“二孩”问题,追星问题等,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是设计这类班级活动的目的。

3. 以学科课程学习延伸为载体。一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二是影响学科学习的方法,方式和策略等。目前学科课程的设置以分科教学为主,不少跨学科教育的问题没有专门设置,导致学生没有专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那些具有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就可以成为设计班级活动的资源。(以寒假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例)

4. 以本地资源为载体。以本地名胜古迹,人文特色作为设计班级活动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以“寻访最美乡村”为例)

5.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教师要以学生关注的传统节日为载体设计班级主题活动,使学生在亲历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文化素养以及人文情怀。(以“端午节活动”为例)

 

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得以表现,同时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调整。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会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而热情欠踏实的学生可能会变得比较冷静、负责。通过班级活动,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健康积极的班级氛围,所以班级活动也是建设“梦想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守住自己的教室。

 

二、班本课程:彰显自己的不同

其次,班级建设与发展需要形成班级特色,特色可以推动班级的个性和风格的发展。但班级特色总要有落脚的地方,在诸多可以落脚的地方中,班本课程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因此,应通过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一步追求班级特色,也是建设“梦想教室”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班级特色、班本课程还是班级文化,其核心都是学生,正因为此,班本课程的开发,不应只从班级特色的追求出发,而应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形成、提升班级的特色。

那么,班本课程由谁来开发?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班主任应是组织者和设计者。同时,教师开发并不意味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

以《有滋有味》为例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食育”不单单是基于食物的营养教育,它还是技能教育,生活教育。因此“食育”被称为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也是我们现在谈得很热的话题。为了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学”,我们首先开发设计了《有滋有味》这一班本课程的学案。从“文明用餐”“均衡饮食”“节约粮食”等方面展开,设计了“餐桌的起源”“餐前礼仪”“就餐礼仪”和“餐后礼仪”等内容。其中“走进蔬菜王国”和“走进食物王国”,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食物所富含的营养;紧接着,“我不挑食”和“光盘行动”也就顺其自然了。我们通过课程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强健体魄、珍爱生命的良好品格。

以《有条有理》为例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可以从他对身处环境的整理程度反映出来。懂得“整理”这件事,是人一生必修的功课,它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和行动。课程从整理技能、整理审美和整理创新三个维度出发,依据学生生活的场景和关系,设置教材内容。内容从细处着眼,分别设置了“故事屋”“讨论室”“操作间”“知识窗”“问答墙”等板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观察、练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整理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能创新整理方法,最终实现学生的有序生活和健康成长。(重点介绍“6S管理”的运用)

 

三、家校联动:助推梦想的实现

梦想教室的建设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项大工程,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要求。我们只有有目标,有抓手,有行动,最后才可能创建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更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善于利用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资源,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班级特色,师生特色。

如果每一次活动,都由我们亲力亲为,一手包揽,显然太累,不妨放手给学生,寻求家长的帮助。比如,我之前介绍的《快乐过端午》活动,作为班主任主要负责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的协调,材料的准备,现场的教学都是由家委会成员负责的,虽然这项活动过去很久了,但至今仍有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津津乐道。再比如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走近石墨烯》,我们的美丽乡村寻访活动《走进渣家湾》,都借助了家长的力量,从学校到社会,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与人交际的能力也提高了,这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所以管理好我们的“家长班”对建设我们的梦想教室也很重要。

 

每一位班主任都是班级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在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我们致力于打造一间能生长的梦想教室,它有朝气、有理想、有力量,我们的孩子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有文化的品味,更有文化的底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