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理论学习(吴兰芳)
发布时间:2021-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兰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更注重对人思想的改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还不能全面理解“人生”、“价值”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人生观等教育过早。因为在小学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对幸福、责任、金钱、良心等概念有了初步认识,而这些认识恰恰是日后形成独立人生观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忽略了这些教育和引导,日后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很难。因此,在小学阶段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让他们学会做事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这些社会变迁迫使人们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当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学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另一方面,又难免会受到现实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就小学生行为表现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文化自觉的意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规范其文明行为,而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其文化自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