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抓紧德育工作,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特别是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发生的变化连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高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各种新旧思潮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教育,致使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处于内外两难的境地,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此,道德教育要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矛盾,我们只有认清和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新矛盾、新现象,不断探索新的工作策略,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1、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2、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道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强化生活中基础性的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养,这主要渗透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指导之中。
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过程,即把教师所传递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从道德发生的意义上看,只有当人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产生认同、敬畏、信任的情感或产生拒绝、厌恶、羞愧的情感时,才谈得上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实存性。从实践程序来看,创设道德情境,加深道德体验,是实施体验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德育教育需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保证,这种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必须致力于人格形象的塑造。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这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都能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必须具备创造力,抛弃保守、守旧思想,在信息瞬间万变的社会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课堂教学;再次,必须具备一颗平常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对那些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能保持一种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