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少先队工作 探求高效德育之路
发布时间:2021-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毛蒙荦

学校少先队工作是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 托。《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少先队工作的德育教育特征异常明显,它贯穿于学校工作的 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长久以来,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成长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上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如何依托少先队工作,使德育取得高效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崇尚师德,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少先队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的是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的组织、引导。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辅导员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成为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辅导员老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少先队辅导员要善于以实际的身教代替空洞的言教,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教育。例如,同样是看到见地上学生扔的垃圾,老师是选择训斥学生,还是俯下身子悄悄捡起,起到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可以参考“五落实”法:德育计划落实,培训工作落实,学习制度落实,教育科研落实,总结考评落实。在辅导员培养工作中可以多一些专题讲座,多一些经验交流,多一些具体指导,多一些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广大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动力,发挥其巨大的职能作用。

二、营造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校园走廊上的名人名言、小故事,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学生作品、活动掠影,班级里的板报、宣传栏、主题园地……在美化了校园、班级环境的同时,更为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在我校大厅,少先队常规评比排行榜占据了学校宣传栏的大幅板块。各中队常规评比的小红旗鲜艳夺目,学 生进出校园一眼就能看到。有了这个排行榜,各中队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无形之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提高。

三、提倡自律,培养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不要让队员总是“被德育”。少年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教育,另一方面也非常希望成人不要总是把他们当成孩子,有强烈的自我证明的需 要。利用队员的这种心理,可以在少先队工作中大力提倡依靠学生自律,培养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让队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队务。除了建立小队、中队、大队干部梯队,还可以培养少先队小干部来参与少先队的各级管理工作。通过设立红领巾岗哨、红领巾校园执勤队,让队员自己管理自己,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早晨,队员与护导老师一起在校园门口迎接上学的老师、伙伴,互相行礼问好,文明礼仪就此根植在心中;检查早读、卫生、班级文明礼仪、体育锻炼情况,等等,责任意识就此树立在脑海。

四、坚守阵地,开展扎实的少先队德育工作晨会课、班队活动课是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每天一次的晨会课抓住“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尽量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在教育形式上,要摒弃灌输、 填塞的教育方式,借助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你说我评、微型辩论会、情景模拟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每周一的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也可以作为全校师生共同进行思想道德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红领巾广播也是一个无形的阵地。此外,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虽然只有二十几分钟,时间不长,但是周周有主题,期期由队员自己组稿,自己播送,无疑起到了双重教育作用。

、表彰优秀,保障少先队德育工作的长效性 少先队德育工作要取得长效性,还必须借助独具特色的表彰、评优体系,这样才能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充分 起到激励作用。所谓独具特色的表彰、评优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一定要区别于三好生、表扬生的评选,要区 别于单纯以成绩高低为标准的学业竞赛等形式的表彰、评优。这个独具特色的表彰、评优体系,可以是让队员当一次光荣的升旗手;可以是让队员当一次礼仪之星、健体之星、才艺之星、科技之星、勤劳之星;可以 是让队员获得一枚雏鹰奖章;可以是让队员获得一个美德少年、四好少年的荣誉称号;也可以是让队员获得一次文明队员、优秀队干部的荣誉称号。 总而言之,开展好学校少先队工作,减少空泛的说教,落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取得更显著的效果,是我们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