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理论学习(谈莉)
发布时间:2021-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谈莉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小学生对周围的是非,善恶逐步认识的过程,

同时对这些事物的情感进行确定,从而发展成为相应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品德意

志,

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就要指导小学生能正确完成这个过程,

因此,

在课

堂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小学生特征和个别特征以及小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

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


  

1

、从认识入手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专心听

讲,

同学之间要友好等,

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

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肯定

做得好的学生,

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

同时,

也使学生逐步

学会独立地、带有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小学生对周围的是非,善恶逐步认识的过程,同时对这些事物的情感进行确定。从而发展成为相应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品德意志,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就要指导小学生能正确完成这个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特征和个别特征以及小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

1、从认识入手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专心听讲,同学之间要友好等,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学生,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带有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上课没注意听讲、某某字写得不漂亮………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某某同学课堂发言很积极名字后面画上小红星,还可给所在小组加分。

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或者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了,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一段时间下来,孩了们乐在其中,不仅学会了欣赏他人,同时也逐步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其效果远远大于枯娱的说教。认识是形成品质的基础。对一些小学生易于理解,能够接触的现象,应该先从认识着手,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道德认识,再转化为行动。例如:在平时教学中结合一些能反决人物良好品德和能反映祖国富强,介绍祖国悠久的历史,壮丽山河,引人骄微的课文,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还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动员他们多了解我国最近几年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那些新发明,激励学生多学知识,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在实际教育中有不少的学生情绪激动,听课认真,发言积极。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有一种欣慰感。

可是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整天跟在他们后面要作业,针对这种现象,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使学生转变,改掉白己的坏习惯是一个大问题”。从根本考虑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才能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否则老师的帮助教育不是下做了药,就是隔靴瘙痒。针对这个问题,我找了部分学生谈心,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说以后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我又用《堵》这篇文章教育他们,间他们课文中说的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回答说:“说话算数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最后我说:“希望你们都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从那以后,这儿位同学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我看到他们能改掉自己的缺点,我每天也不用眼在们后面要作业了。这时我的心理体会到深入到学生中去真好。

2、从情感行为入手

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通过情感陶治,可以促使认识转化为行动。例如,我在教学《锄禾》这首古诗时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让他们爱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工成果。同时,让他们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对农民伯伯产生敏重的感情。我问他们:“你们家里人是怎样爱惜粮食的?“有的学生得意的说自己的父母最爱吃利饭剩菜。当我进一步间他们为什么你们的父母最爱吃剩饭剩菜呢?马上有学生抢着举手回答:“怕浪费喫,扔掉太可惜了。”“粒粒皆辛苦"………通过教学使同学们更加懂得要爱惜粮食,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同自己的父母学习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