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第十次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反思
发布日期:2011-09-23   点击次数:    作者:谈莉  来源:

 

认识平均分是第四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完全按概念课的三个步骤“感知—建构—运用”来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一下几个方面:
1、新课伊始,让学生分桃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桃子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在进行叙述“平均分”的过程中,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桃子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摆小棒,通过分一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5、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