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个人研究小结
研究小结(钱春霞)
发布日期:2015-12-01   点击次数:    作者:钱春霞  来源:本站原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五个方面的探究。

一、文本的细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兴趣的激发,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三、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四、巧妙的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五、读悟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个性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语文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一、     文本的细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文本细读,是一种文本研读的方式,也是一种文本阅读的态度。文本细读,不是死抓住文本不放,要学会打开细读的视角。文本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和依据。
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细读,才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正是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则不然。
我教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时,仔细地研读了课文,知道《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主要写了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就把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惊吓下来的故事。文中更羸拉弓发出的“嘣”的一声响,导致了大雁的掉下,也显示了更羸的神奇。在总结羸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候,大家都能说出他是魏国有名的弓箭能手,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箭法高明。我预设:“假如你当时也在场,让你拿弓箭去射大雁,能不能将大雁射下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大家都认为,不能将大雁射下来。由于我在研读文本时注意到这个句子:于是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果然,这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便启发学生是“嘣”的一声响让大雁受到惊吓掉下来的。听课的老师都感觉到这个片段的教学十分的真实精彩。
二、兴趣的激发,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本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低,阅读习惯不好这样一种现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尝试:
(1)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读成语,说句子。       
(2)课外阅读课时帮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3)精心设计导入语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教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导入新课时的谈话:
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成语?(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的不错。老师也了解一些成语,请看大屏幕,谁愿意领读?
读得可真好,接下来我们来猜谜语好吗?谜底可是成语哟。(出示大屏幕)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接下来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会得到提高。
三、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法,没有读,就不能产生语感、不能理解主要内容、句子的含义、语言的运用方法等等。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用心去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一课时,已经接近期末,我特意将这一课留作学校课题组的“研究课”来教,由于有太多的时间准备,我叫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中有很多都能将课文背诵了。到了上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连中下层的学生都能解决以下这些问题:
1、找出西门豹在河伯娶媳妇这天怎么说,怎么做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想一想西门豹当时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
2西门豹西门豹是怎样惩治了巫婆,惩治官绅头子和教训官绅的?
结果,学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四、巧妙的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课堂上要巧妙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有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容易结合画面来回答,此法适合低年级教学用。
2、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可以结合实际来理解。如《西门豹》一课设计的问题:教师引语: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
请你选择以下一个或几个角色,说说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
3、环环相扣法
如:我校袁老师在上五年级第十册《宴子使楚》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宴子到楚国去见谁?遭到了楚王的什么?楚王几次侮辱宴子,是怎样侮辱的?宴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学生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五、读悟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1、读中品悟,积累内化语言
读即朗读,悟即品悟,朗读和品悟相辅相成。熟读、精读之后,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语言的艺术之魅力。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范读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大胆地朗读,学生们反响很大。在抒情的朗读时,不知不觉便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对秋天的无限喜爱,也利于背诵优美的文字。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执教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们积极发言,不仅心生对秋天的爱意,也对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这令我感动不已。同时布置一个作业:写一写你心中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
阅读是写作之母,写作中大量的知识是通过阅读来获得。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灵感。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从对课文的品读上积累写作素材,从教材中学会作文方法,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