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都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旧观念下的“满堂灌”,到现在部分教师的“满堂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恰当而有效的提问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透过课堂提问,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透过课堂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注意力;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及掌握情况;能鼓励、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更高层的思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与沟通能力;能传递教学信息、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等。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提问?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发展教师能力,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这也正是我们的课题“发展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策略研究”的宗旨。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课堂提问的部分现状
1.提问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强
2.提问缺乏启发性----死板枯燥
3.提问缺乏普遍性----不公平性
4.提问缺乏层次性
(1)忽视知识的层次性
(2)忽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5、提问缺乏等待性----维度不够
根据这些现状,课堂有效提问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特点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如何让提问更富有成效,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
1、清晰性。问题应清晰明确简洁,应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案例:用向量方法探求平行四边形ABCD中这一结论,进而提炼出向量法解题的“三步曲”时,提出
问题1:请观察、归纳、思考平行四边形ABCD中两条邻边与对角线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个问题显然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使学生的思路不清晰,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用已有很熟悉的初中平面几何知识去解决,并且不一定就探究到上述结论。如果改为以下提问就清晰得多:
问题2:在矩形ABCD中有,那么如果ABCD是平行四边形,会不会有同样的结论呢?能否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给以证明?
这样的提问指向性强,学生思路清晰明了,很容易回到本节课的目标――用向量法解题.
2、价值性。提问要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所以问题必须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
3、普遍性。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学生,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4、层次性。要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阶梯式问题。
5、时间性。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恰当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有效提问可以在哪些方面设问?又怎么问?这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
三、实施课堂有效提问途径
(一) 通过情境引入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引入时,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能激发起学习积极性,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1:今天以后的2009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能唤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其次,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2: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时可在情境引入中设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函数的性质,首先请大家观察一下站在你们面前的老师具有怎样的数学特征?(教师先作出立正姿势,然后手平伸,微笑状),这样自然引出对称图形,当函数的图象也是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时,我们如何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刻划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函数的奇偶性。
(二) 通过探究过程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精心的设问是关键。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设计一系列问题。
(三) 通过范例教学设问,促进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强调范例教学理论,要求使学生透过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范示”本就是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在范例教学中,注重设问,挖掘问题本质,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略)
(四) 通过课堂小结设问,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结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有助于学生主动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更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例如,在小结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以一种悬念性,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探讨。有时,前后两节知识内容联系紧密,为了下节课的教学,可提出一些与后一节课有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到似乎是熟悉的,能解决的,但又不太清楚,不能立即解决,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另外,也可以在小结时,将问题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有助于优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要实现三个转变:
……
课堂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设问是教学和各种教改都须重视的重要环节。将精心设问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问,刺激学生心智不断向前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可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通过本节课,你发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本节课后你还想继续探究什么?让我们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