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新课程进行到了今天,热热闹闹的课堂逐渐恢复理性,“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第一、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上。
无论从课的引入、新知的展开还是练习的运用,材料不需要太繁杂,但是简约并不是简单,应该将材料的利用与教学的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分层使用,把同一个材料用足了用透了,做到一材多用,小材而大用,达到材料的最大利用率。就如有些老师所说的教学资源不在“多”而在于“优” 。
第二、体现在简洁清晰的教学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里,数学课堂承载过多的额外任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看点”,在例题与习题上大做文章,挖掘数学内容之外的东西,人为地添加许多非数学的教学目标,造成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糊里糊涂,不知要学什么,学了什么。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简约,凸显数学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晰地领悟到在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才能保证数学课特有教育功能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才有“数学味”可言,才能体现数学本色。
第三、体现在有效的、个性的提问。
课堂提问或追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例如“游戏的公平性”一课,用一句:“足球比赛是用什么办法决定谁开球?公平吗?为什么?”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探清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有效的追问可以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四、体现在浓重的思维含量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习得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课堂上不需要表面的热闹和花哨,每一个环节都要蕴含非常浓重的思维含量,通过材料的呈现以及精心预设的问题,不断激起学生的思维矛盾,引领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简约是一种深度: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课堂,决不是“偷懒”。“大道至简”,它看上去是挺“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我们追求的应该是 “简约而不简单” 的教学境界!我们还应该在“简约“中寻求 “丰富”!如何“寓丰富于简单之中“?这也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要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深化、细化,象放大镜一样把它放大;其次是处理教材时要突出数学味,要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让数学课更理性;最后是教学的推进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递进性,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时候要追求深度,处理教材的时候要追求内涵,设计教学的时候要追求坡度。
莫德尔说过:“在数学里美的各个属性中,首先要推崇的大概是简单性了。”可以说,数学是和“简约”非常有渊源的一门学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位老师、一群学生,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既简单而意境深远。在简约中追求深刻,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至高追求。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追求简约而灵动的课堂是我们今后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