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过程清晰,教学语言清晰,教学重难点也很清晰。本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朱老师通过两个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接着提出“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即“举例”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随后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多种组织形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同时顺应学生的学情,当学生感觉到用言语表述规律显得麻烦、不便时,朱教师及时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规律表示出来,很适合学生的“胃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结论”就出来了。这样的课堂呈给学生的是清晰的研究过程,即“观察比较、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练习题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最后的作业设计得十分新颖,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对知识的再学习和生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