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优化课堂资源,建构有效课堂
发布日期:2011-11-07   点击次数:    作者:虞兰琴  来源:
优化课堂资源,建构有效课堂
 小 军
面对“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冲击,关注教育的人们都在思考:45分钟的课堂该如何教?如何学?我们身处一线的教师,更是困惑丛生,迷茫顿起:是从容面对还是逃避责任?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本人认为,“优化课堂资源,建构有效课堂”不失为迎接挑战的好办法.所谓“有效课堂”就是把教师的有效备课【1】,有效组织【1】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机结合,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活用”教材,有效备课
说实在的,学生学什么,在什么时候学,没多少自主权,主要取决于教材的编排、设计和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即使在有各个不同版本教材的今天也不例外.传统的备课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如何讲清楚,学生只要顺着教师的思路认真听、看、记即可.可是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而非“圣旨”.然而,备课必提“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得不改变观念,备课时必须把握好教材的取舍,重视其“预设”和“生成”的内在联系,优化“预设”和“生成”的课堂资源,实现有效备课.
1.准确把握“预设【2】的课堂资源
“预设”的资源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新的课程理念指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预设”要求教师【3】:一要把握预设的预见性,未雨绸缪.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随时调控.二要把握预设的权变性,实现弹性预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的基础、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弹性的教学设计,灵活的实施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和教材基础上,除了要讲授的知识外,还必须对每个教学环节作出多种可能的预设,准备相应的情形下应如何处理的方法,创设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机会,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的加以选择和完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2.有效利用“生成”的课堂资源
“生成”的资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师生交互中进行的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活生生”的有思维的学生,“预设”之外的情况时有发生,那如何有效的调整和引导?我认为教师必须有开放的心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透过“预设”之外的情景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有效利用“生成”的资源,营造一个多层面的活动场,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着、质疑着、忙活着、发展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转换”角色,有效组织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增强意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使身心获得健康成长.”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组织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是课堂“主宰者”的模式,成为一种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发展的导学模式.
1.让“教师”的角色变成“导师”,使课堂教学由“教”转化为“导”,课堂运行手段由灌输转变为引导.
2.让“讲”与“练”合理结构,使45分钟课堂更为科学.光讲不练,效果不佳;只练不讲,不是课堂.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清晰引导,可根据不同的的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适当充足的拓展、延伸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同时有效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获得更为明显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个性,有效学习
有效的课堂来自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课堂是一个45分钟的过程,是一个立体化的空间.课堂容纳着几十个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要让他们都能“吃消”、“吃饱”,发挥自己的个性,以达到有效学习.
1.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学生本身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有重大的影响.因为同学之间的互动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4】的,这一点教师绝不能忽视.
2.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学习方式更为宝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多角度,多方法去观察和探索,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以鼓励为目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对教学有贡献,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有人说:“认识了课堂,才真是理解了教学;改变了课堂,才真落实了新课程”【5】.我也赞同此观点.因为课堂是教学的根本,是课改的阵地,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立足课堂,结合学情,找准“课标、教材、学生”三者的连结点,融入自己的智慧,“活”用教材,转换角色,培养个性,设计出“活生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心得体会:当前,我国正在普及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身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更不能坐以待毙,有必要思考思考一些问题了,本文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平时的教学,对如何让45分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