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的这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求。王老师首先出示例1中的四幅场景图及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当学生填完表格后,通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使学生对单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做一个回顾。然后学生又提问“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是无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的,这个时候王老师就反问学生为什么速度没有那么快了呢?使学生自主产生对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从而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王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所以王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在独立填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分析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填写顺序,然后王老师再组织学生分析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书写顺序,其中重点分析了“表头”,并用箭头表示表头里每个词表示的范围,给学生明确了方向,从而使学生主动构建了这个知识。由于填写表格时学生最容易遗忘的就是写日期,因此王老师要求学生在拿到这样的统计表的时候,先写好日期,然后再填写。由此可见王老师非常关注细节。
第三环节:实践提高、巩固新知。王老师在出示“练一练”时先通过2008年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给出的数据是按照奥运会的届数横着排列的,而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都是竖着排列的,借此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养学生更加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练习二十中的第2题比较简单,在学生填写完后直接展示学生作业,王老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与前面所学的复式统计表的区别,使学生了解到三个不同机场的面积总计是意义不大的,而机场面积、长与宽之间进行合计是没有意义的,进而明确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是否需要合计与总计是根据实际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