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关注细节,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发布日期:2011-11-16   点击次数:    作者:蒋培华  来源:

 

关注细节,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我们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会发现:“灌输式教学”变成了“启发式教学”,“师讲生练”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但是透过这表面的繁华,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之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即教学过程与教学效益是否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涵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现在就来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课堂上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的。每节课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班级的实际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经验,都对制定教学目标有很好的帮助。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做到制定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但在部分数学课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过高的问题。
二、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以往教学中的复习导入、开门见山等导入方法被情境导入所代替。教师们创设一个个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牵强附会、为情境而硬创设情境的现象,反而使教学的有效性降低。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情境的有效性,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些偏离教学任务、干扰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就可以不创设,使营造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合作探究”等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变革教学方式,让学生采用更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但在教学中也要避免为探究而探究,为小组合作而合作的走过场,摆形式的问题。现在几乎每节课上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老师宣布合作任务,全班一片沸腾。只要仔细观察,小组合作中虽然是数人一组,但是往往是各说各的,抢着发言,或者是一人发言(或动手)其余人观看,等到合作时间一到,还是一家之言,没有一个共识。虽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但由于指导不够,也成了无效的小组合作。所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方式,要以教学效益为目标。有效的就是好的,教师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保障诸如小组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行之有效。
四、采取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硬件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教学中,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许多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主动形象的展现出来。那些无法身临其境的场景也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益,但是我们已看到一种现象,在所有的公开课上,无论内容如何,都一律使用多媒体课件。虽然课件制作得美轮美奂,却只是起着电子黑板、幻灯片的作用,老师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一片,甚至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反而干扰了学生知识的掌握。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由于受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色彩比较明显。过多的关注学生课堂上对基础的理解、掌握情况,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关注不够,课堂中的评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效的评价,应该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有助于调控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现在的许多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如何,全都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片赞扬:“讲得真好!掌声鼓励!”整节课上的表扬不断,五角星、小红旗满天飞。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过度的表扬有价值吗?学生生活在一片赞扬之中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吗?对学生的评价,还存在一个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尤其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往往是直接否定,然后再请别的同学回答,这往往挫伤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扼杀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对那些孕育着创新火花的回答,要更好地给予赞扬。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抛开旧思想、老方法的束缚,抛开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诱惑,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探索出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数学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