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生自学.⑴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⑵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⑶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1.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⑴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①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②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⑵不断丰富,激发“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荣誉感.①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而且还可经常利用一些活动。②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旨在通过小组互相协助,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逐步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③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已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