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中可见创设教学情境特别是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创设情境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呢?数学课上又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为我所用。《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中思、问中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由疑激思,以疑获知,有效的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强烈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三、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那我们的情境创设也应以现实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远离枯燥与乏味,以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从而将生活与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