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十一月份研究课教案
发布日期:2011-12-29   点击次数:    作者:王红霞  来源:

 

《统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 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质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
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二、 积极参与,经历过程
1. 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 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
三、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 完成“想想做做”。
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
2. 实践活动。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说说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通过童话故事创设了学习情境,引出了数学问题;在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总结阶段,通过对客人准备午餐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学过的数学统计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作出相应的判断和简单的决策。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