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热闹闹和课件画面的漂漂亮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例如,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材呈现的场景是按周期规律摆放的三种不同物体:盆花的颜色依次是蓝、红、蓝、红……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提出的问题是: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照这样摆法,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课时的重点是什么,有些教师认为是让学生掌握用计算(除法)的方法解决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细读教材主编王林先生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学》2005年第9期“苏教版第二学段数学教材内容介绍”一文中的一段话:“找规律单元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可知,这一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结合例题经历怎样找(观察或操作),用什么方法找(看一看、画一画、圈一圈或摆一摆学具等),找到的是什么规律(如盆花是2盆一组,每组按1盆蓝花、1盆红花顺序排序或2盆一组,单数盆摆蓝花,双数盆摆红花)的过程。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单双数列举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等。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抓住这类题的本质。这样研读教材,抓准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重点,显然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P>事实上,除了在教学例题(新授课)中可以看出是否抓准了重点,突出了重点,在练习课中也能看出。例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想想做做第2题: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图略)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再对折),填一填内角和的度数。(图略)一般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这两题时,只要求学生说出内角和是180?就可以了,而有的教师却在得出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由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三角形,不管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由第3题引导学生发现:不管三角形是大还是小,内角和都是180?。显然,这样做,不是为解题而解题,而是在练习中也突出了全课的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P>事实上,除了在教学例题(新授课)中可以看出是否抓准了重点,突出了重点,在练习课中也能看出。例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想想做做第2题: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图略)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再对折),填一填内角和的度数。(图略)一般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这两题时,只要求学生说出内角和是180?就可以了,而有的教师却在得出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由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三角形,不管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由第3题引导学生发现:不管三角形是大还是小,内角和都是180?。显然,这样做,不是为解题而解题,而是在练习中也突出了全课的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