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一
发布日期:2011-12-29   点击次数:    作者:杨亚君  来源:

 

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的现象,教师教的再用功,再卖力。学生没有兴趣或是不想学。那就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为中心,教师讲的太多,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假如一节课老师在夸夸其谈,学生在各自打闹是没有多大效率的,当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游戏、竞赛等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时,学生会学得特别有劲,效率会特别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把枯燥变生动、形象。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的研究,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教学真正触动了心灵,收到了理趣与情趣相融之效,便成了有效教学。
  心得体会:
  我认为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数学学习过程中结论的丰富性、过程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决定了生成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对一定的生成(结果)来说,一定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而预设又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于是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我们必须直面这对矛盾,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说,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